茶改場微生物發酵 開啟茶副產物新生命
2023-07-25 / 記者 劉馨香
臺灣每年消耗3萬公噸的茶葉製造飲料茶,衍生龐大的茶渣副產物。茶改場與食工所共同開發出茶渣微生物發酵技術,克服茶渣腐敗問題,讓茶渣變身抗菌、除臭墊料。此項技術已技轉給博堯生技,其進一步開發出讓貓咪也喜愛的貓砂墊料產品。撰文/劉馨香臺灣可說是飲料茶王國,據統計,臺灣每年茶葉需求量為4.5萬公噸,其中有3萬公噸的茶葉用於製作飲料茶,而茶葉經過沖泡、萃取後遺留下了大量的茶渣。由於這些茶渣含水量高達90%,...
《Science》以CRISPR降低木質素 新樹種造紙助永續發展
2023-07-24 / 記者 劉馨香
近(13)日,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研究團隊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打造出一種木質素(lignin)較少的樹木,並且改善木材的特性。以此種樹木製造紙張時,能節省去除木質素所需的能源,更具有永續性。研究發表於《Science》。 紙類可回收、可生物分解、也可再生,似乎是很環保的材質。不過,製造紙張時,需要將木材中的纖維素(cellulos...
京冠生技5R策略 讓廢物新生再逢春 打造碳權生態圈
2023-05-23 / 記者 李林璦
「廢棄物都只是錯置的資源!」京冠生技致力於將農食副產物的剩餘價值發揚光大,舉凡咖啡渣、綠豆皮、黃豆渣都能轉廢為寶,並成為經濟動物的機能性飼料原料與添加劑,目前正在著手準備申請臺灣第一支經濟動物或寵物用植物新藥藥證。京冠致力打造碳權生態圈,正籌備斥資5億元新臺幣,結合AIoT智慧碳管理系統,建造臺灣首座農食副產物高值化碳中和示範工廠(二廠)及多元生態綠色工廠(三廠)。希望成為亞洲第一家「自主淨零」的...
臺灣醫界的韌性整備——另一種永續
2023-05-06 / 專欄:陳瑞杰
作者/陳瑞杰(台北醫學大學外科講座教授&董事長、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前臺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臺灣位處地震帶與颱風好發區域,加上人口集中、土地密集開發。原本的多元天災威脅,加上極端氣候,除了將導致更頻繁的複合型態災害,當下還要面對潛藏的戰爭衝突。一旦大範圍的天災人禍,所引發民眾醫療瞬間的需求,將嚴格地考驗政府與醫療機構的應變量能。近年來,台灣發生的災難,包括雪山隧道火燒車、復航澎湖與南港空難...
水試所把一公斤10元鯖魚頭 變身抗發炎新品
2023-04-15 / 記者 劉馨香
農委會水試所以臺灣大宗漁穫――鯖魚的加工剩餘資材為原料,開發出帶有磷脂醯絲胺酸的磷脂質微脂體,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具有緩解發炎反應、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近期,水試所透過與新光醫院合作,以體外實驗驗證微脂體在人體免疫細胞的免疫調節功效,並與多所大學合作開發更多臨床應用,有望把成本1公斤不到10元的鯖魚頭,發展為每公斤上萬元的保健品素材。撰文/劉馨香魚油富含的兩大類Omega-3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