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改場微生物發酵 開啟茶副產物新生命
2023-07-25 / 記者 劉馨香
臺灣每年消耗3萬公噸的茶葉製造飲料茶,衍生龐大的茶渣副產物。茶改場與食工所共同開發出茶渣微生物發酵技術,克服茶渣腐敗問題,讓茶渣變身抗菌、除臭墊料。此項技術已技轉給博堯生技,其進一步開發出讓貓咪也喜愛的貓砂墊料產品。撰文/劉馨香臺灣可說是飲料茶王國,據統計,臺灣每年茶葉需求量為4.5萬公噸,其中有3萬公噸的茶葉用於製作飲料茶,而茶葉經過沖泡、萃取後遺留下了大量的茶渣。由於這些茶渣含水量高達90%,...
京冠生技5R策略 讓廢物新生再逢春 打造碳權生態圈
2023-05-23 / 記者 李林璦
「廢棄物都只是錯置的資源!」京冠生技致力於將農食副產物的剩餘價值發揚光大,舉凡咖啡渣、綠豆皮、黃豆渣都能轉廢為寶,並成為經濟動物的機能性飼料原料與添加劑,目前正在著手準備申請臺灣第一支經濟動物或寵物用植物新藥藥證。京冠致力打造碳權生態圈,正籌備斥資5億元新臺幣,結合AIoT智慧碳管理系統,建造臺灣首座農食副產物高值化碳中和示範工廠(二廠)及多元生態綠色工廠(三廠)。希望成為亞洲第一家「自主淨零」的...
水試所把一公斤10元鯖魚頭 變身抗發炎新品
2023-04-15 / 記者 劉馨香
農委會水試所以臺灣大宗漁穫――鯖魚的加工剩餘資材為原料,開發出帶有磷脂醯絲胺酸的磷脂質微脂體,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具有緩解發炎反應、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近期,水試所透過與新光醫院合作,以體外實驗驗證微脂體在人體免疫細胞的免疫調節功效,並與多所大學合作開發更多臨床應用,有望把成本1公斤不到10元的鯖魚頭,發展為每公斤上萬元的保健品素材。撰文/劉馨香魚油富含的兩大類Omega-3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
普聖集團打造全臺唯一 大型羽毛有機肥料廠
2022-09-30 / 記者 劉馨香
普聖集團擁有全套循環經濟執照,以獨家技術克服臭味問題、2小時分解羽毛、10天完成發酵,將原先難以分解但營養豐盛的羽毛,製作成改善土壤的有機肥料。普聖除了在臺灣持續擴大產能,預期今年底的農業副產物月處理量達3,000公噸,也將進攻泰國、美國市場。撰文/劉馨香從嘉義特色小吃雞肉飯、夜市飄香的炸雞排,到便利商店隨選的即食雞胸肉,雞可說是臺灣相當受歡迎且普遍的食材。根據農委會的農業統計資料,臺灣每年雞隻屠...
眾盈泰把家畜禽副產物大變身 打造進口保健平價替代
2022-06-16 / 記者 李林璦
眾盈泰生醫與臺灣最大的專業豬肉生產商嘉一香食品子公司嘉鼎生技,共同技轉承接中興大學林亮全教授從家禽、家畜副產物中提取而成的胜肽技術,目前擁有6支保健原料,搶攻代謝症候群、減重、退化性骨關節炎、男性保健的藍海市場。撰文/李林璦 攝影/吳培安豬肝、雞胗、豬血、豬皮這些滷味攤上常見的平民美食,以及屠宰衍生的雞血、豬膽、雞骨,或許你從沒想過這裡面豐富的機能胜肽會搖身一變成為具有功效性的保健食品。眾盈泰生醫...
宥睿生技米糠發酵之道 保養、飲品一兼二顧
2022-03-15 / 記者 劉馨香
白米精製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米糠極富營養價值。宜蘭廠商宥睿生技以微生物發酵製程,充分發揮米糠的潛在價值。宥睿生技的米糠發酵過濾液,不僅能製成保養品,也能製成乳酸飲品。撰文/劉馨香 攝影/李林璦現代人愛好口感Q彈軟嫩的精製白米,也就是糙米去除掉米糠層和胚芽後,剩下的胚乳部分。但被刨去的米糠,其實擁有豐富的營養,包含胺基酸、纖維、礦物質(如鈣、磷、鐵等),和維生素A、E與B群,也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米糠醇(...
中佳鴒開發臺灣首見虎乳靈芝
2021-12-28 / 記者 劉馨香
2020年7月,由生華科前資深研發專家邱順慶創立的中佳鴒健康科技,今(2021)年5月首次在臺灣北部的淺山地區找到國寶級藥草─虎乳靈芝,不僅以自有微生物培育技術栽培成功,且找到關鍵分子,培育技術保留「菌核」藥性,開發出深具商業前景的功能性食品新素材,盼透過研發機能性微生物源食品,達成「中醫醫欲病」目標。撰文/劉馨香 攝影/吳培安虎乳靈芝是馬來西亞原住民常用的傳統草藥,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四百年前。20...
林試所人工栽培松露 「世界三大珍饈」臺灣上桌
2021-10-31 / 記者 劉馨香
擁有獨特香氣與風味的松露,是高級西餐廳的必備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臺灣極為缺乏相關研究。林試所自2014年開始,進行臺灣松露的資源調查與研究,希望未來能發展出屬於臺灣的松露產業。撰文/劉馨香松露被譽為「餐桌上的鑽石」,生長於地下,有著濃郁香氣與風味,不管是削成薄片或是製成醬汁,加上松露的料理都能瞬間提升檔次,是老饕的最愛,歐洲人甚至將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廣義來說,松露泛指...
水試所新技術 麒麟菜藻渣變身高價保健原料
2021-07-23 / 記者 劉馨香
農委會水試所開發多重水解技術與乳酸菌發酵技術,將麒麟菜提取卡拉膠後的剩餘藻渣,再製為含有GABA的保健食品,讓海洋資源更加妥善利用,且創造新商機。農委會水試所開發多重水解技術與乳酸菌發酵技術,將麒麟菜提取卡拉膠後的剩餘藻渣,再製為含有GABA的保健食品,讓海洋資源更加妥善利用,且創造新商機。撰文/劉馨香暗紅色、扁圓柱狀的枝條,呈現羽狀分枝的鋸齒麒麟菜(EucheumaSerra),是臺灣海域常見的...
茶改場酵母菌FT1 解決商用茶原料不足問題
2021-05-20 / 記者 劉端雅
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也搭上風潮,在茶葉製程中加入特定酵母菌FT1共同發酵,不但降低茶葉菁味,更產生濃郁的花果香氣,為國內首個花果風味微生物發酵茶,可作為商用茶原料之一,有望解決國產商用茶原料不足的問題。撰文/劉端雅 攝影/彭梓涵近年,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茶改場也搭上該風潮,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在茶葉製程中(茶菁或茶乾階段)加入可食用菌株─酵母菌FT1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