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05 2023臺灣生醫新創調查報告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2023臺灣生醫新創調查報告 精選10家特色新銳
自2013年創新創業納入政府政策,發展整整十年,萌芽、育苗、拔尖,前瞻、價創、A+,各部會支持計畫「接棒」成形,10年總計催生約5百家生醫新創!環球生技從自有臺灣生技醫療產業資料庫逾千家公司中,篩選出360逾家於2016年後成立的新創公司,90%出自臺灣產學合作衍生成立,或自主研發的創新調查顯示,醫材、生農、製藥領銜,數位、資通訊、細胞/基因緊接在後,不過,2019年成為生技新創家數減少分水嶺,是...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環球生技精選10家 最值得關注MIT特色新銳
面臨生技醫療研發時程長、國際生醫募資不易的困難,臺灣生醫新創依然向前奮進、力爭產品取證落地。在此次專題中,環球生技從自有臺灣生技醫療產業資料庫逾千家公司中,篩選出360家於2016年起成立的新創,再以技術/產品獨創性、募資及產品發展速度為評選標準,精選出10家最值得關注未來發展的未來之星。撰文/吳培安國際生醫健康產業發展趨勢變化快速,千禧年前,小分子新藥、蛋白質抗體新藥、微創手術機器人、精準醫療萌...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萌芽FITI價創 10年催生500家新創 募資破百億新臺幣【會員限定,6/4前限期免費開放】
政府創新創業政策,自2013年納入跨部會政策方向,歷經10年發展,各部會「接棒」態勢也逐漸成形。隨著萌芽計畫、價創計畫轉型,臺灣創新創業取得階段性成果,10年總計催生約5百家新創;加上臺灣近幾年在政府新創政策資源支持下,吸引矽谷的「回流型」創業家,及海外學子返臺,為創新、創業帶來極大的助力,將邁向下一個10年。撰文/彭梓涵「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等同該國的競爭力」。根據瑞士新創生態圈調研機構Star...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專家指路:永續基金、Venture Studio、健保沙盒成解方【會員限定,11/15前前限期開放】
創新、創意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新創團隊需要的基本特質,有些公司可從0突破到1持續發展,但有些卻做不到。環球生技在追蹤4年多的新創議題中,發現「資金斷鏈」仍是新創公司心中的痛,疫後資本市場再次進入寒冬,臺灣即將從萌芽期茁壯的新創公司又該如何解決?撰文/彭梓涵新創(Startup)的誕生,通常是來自一個技術創新點、概念創意點的萌芽,創新、創意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新創團隊需要的基本特質,...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