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家蛋白質降解新藥開發 安宏A輪完募1千萬美元 明年進IND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06-30
安宏生醫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助強。(圖/安宏生醫提供)

蛋白質降解藥物掀起全球新藥開發熱潮,臺灣也不缺席。甫於2020年3月成立的安宏生醫,在擁有20年小分子藥開發經驗的林助強領軍下,加上AI藥物開發策略奏效,僅成立三年就握有2項臨床前新藥項目,並獲得投資人肯定,今年4月順利完成1千萬美元的A輪募資,是國內少數不靠「富爸爸」、以AI縮短藥物開發期程成功獲得投資的新創案例。

撰文/吳培安


標靶蛋白質降解療法(Targeted-Protein Degradation Therapeutics)雖然在2015年才嶄露頭角,但到了去(2022)年,已成為全球醫藥開發市場的熱門領域,相關授權案件達10件以上,其金額更高達36億美元!

據市場調查機構《SKYQUEST》於今年3月發表的調查報告,標靶蛋白質降解療法的全球市場規模,預估將從2021年的1.03億美元,將成長到2030年的2.47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0.2%。

如今,蛋白質降解療法已經成為跨國大藥廠的交易熱區,例如:必治妥施貴寶(BMS)、默克集團(Merck KGaA)、安進(Amgen)、艾伯維(AbbVie)、吉立亞醫藥(Gilead)、賽諾菲(Sanofi)等,紛紛透過併購、授權或合作開發,以取得早期開發階段的蛋白質降解藥物,讓Amphista、Plexium等成立僅5年多的生技新創,也能創下引人矚目的高價合作案例。

臺灣也未在這波趨勢中缺席。在COVID-19疫情期間,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成立的安宏生醫,憑藉自有人工智慧(AI)藥物探索引擎,在短短3年內開發出2個蛋白質降解候選療法項目。

今年4月,更宣布在全球生技產業募資不景氣的逆境中,闖出A輪募資1千萬美元(約新臺幣3億元)的好成績。

林助強20年開發經驗淬鍊 成立即鎖定first-in-Class新藥

安宏生醫創辦人林助強,過去曾擔任太景生物科技創始科學家,在研發小分子藥的經驗超過20年,曾領導過多項進入臨床試驗、對外授權的新藥專案,是臺灣生技製藥界一名經驗豐富的大將。

林助強也擅於將新科技應用於藥物研發,例如:高速藥物虛擬篩選、組合化學、電腦輔助藥物設計,到AI大數據生物資訊分析、深度學習及藥物結構設計等,以幫助加速找出新藥標的,縮短新藥開發期程,並減少後續不必要的試驗成本。

「『研發技術』一直都是臺灣生技產業的核心優勢,特別是在小分子新藥上,臺灣有很多新劑型的新藥公司,以及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公司,都證明了這點。」林助強說。

林助強認為,臺灣有著高素質的研發人才庫,只要有好的題目讓他們發揮,他們就高效率地達到成果。因此,他四處招兵買馬,找來了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結構生物學及AI藥物設計人才加入團隊,並在2020年3月正式成立安宏生醫。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推出同類首見(First-in-Class)新藥。」林助強說,「不過,因為在資金方面,我們很難和國際大廠比拚,因此,選題非常重要,必須選擇具有全球市場性、但競爭還不過於激烈的研發領域切入,盡早對外授權、實現智慧財產技術(IP)價值,而蛋白質降解藥物就是很好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