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穎鋭生醫顧問及互貴興業共同舉辦「臺灣醫療器材CDMO全方位一站式服務」論壇,探討了發展高階醫材及其CDMO時需面對的嚴格法規與管理,並以智慧醫材、軟體醫材為例說明;此外,互貴興業、鈦隼、安盛、聿信等多家以智慧醫材為主軸的廠商,也分享其實際經驗。
撰文/巫芝岳、李林璦
隨著「委託代工暨製造服務(CDMO)」成為全球生醫領域的熱門關鍵字,7月27日,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穎鋭生醫顧問及互貴興業,共同於亞洲生技大展第一日,舉辦「臺灣醫療器材CDMO全方位一站式服務」論壇。藉由分享醫材採取CDMO模式開發、加速上市的優勢和挑戰,以及包括:互貴興業、鈦隼生物科技、安盛生科、聿信醫療等多家廠商的經驗分享,探討國內進一步發展醫材CDMO時,所需注意的要點。
中美斷鏈成臺醫材CDMO契機!? 「共通平台」待建立
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戴建丞首先致詞表示,臺灣自1990年左右引入醫材GMP規範後,醫材一直都是出口的代表產業,近年隨著數位技術導入,也帶動智慧醫療、遠距醫療等新一波量能,且因為與資通訊產業相關,讓臺灣許多科技大廠得以投入。
戴建丞指出,近年政府政策對生醫「製造」著墨加深,加上中美關係的變化,導致許多國際醫材品牌大廠開始尋找新的代工夥伴,臺灣在交通便捷、擁有高分子和電子製造等利基,以及彈性製造的優勢下,相當適合成為醫材供應商角色。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臺灣在醫材CDMO中有很多優勢,但是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醫材多樣性很高,如何讓醫材CDMO產業成型,期許政府與產業界共同建構三大關鍵,包含:建構共通平台、平台中建立共通元件,以及制訂共通的規格標準。
其中,CDMO的D (設計與開發)非常重要,必須從醫材開發前期就開始合作,並共同朝向通過法規邁進,才能提升CDMO的價值。
臺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林峯輝則表示,CDMO為一項可加值產品競爭力,且代工製造還能有機會和品牌方共享專利、分潤的商業策略。
林峯輝指出,過去臺灣期望邀請許多國際大廠來臺設立研發中心,但在兩岸競爭關係下仍有所困難,不過,若實行CDMO模式,也同樣能引進國外的優質技術。他表示,國內其實在耳溫槍、塑膠相關醫材等部分都已走入CDMO模式,如今政府期望更加投注CDMO,並讓法人單位扮演幫助產業開發關鍵零組件(Key Component)的角色。
戴建丞指出,中美關係的變化導致許多國際醫材品牌大廠開始尋找新的代工夥伴,臺灣在交通、製造等利基下,相當適合成為醫材供應商角色。 (攝影/張哲瑋)
醫材CDMO重點:人才、專業分工
上半場中,穎銳生醫顧問總經理朱棻玉首先以「醫材CDMO合規與加速上市之優勢及挑戰」為題,並以智慧醫材作為創新醫材的案例,強調「人才及專業分工是CDMO重點」,面對從原料、半成品到成品,初期研發到上市銷售階段都受法規嚴管的醫材,透過CDMO提供專業的開發與製造分工協助,可幫助廠商更高效開發產品。
據預估,2027年全球智慧醫材市場預計成長到213.7億美元,且統計2021年時,美國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民眾在使用智慧醫材。朱棻玉表示,智慧醫材如同目前多數創新醫材,都是在現有的醫材上加入新技術來尋求突破或升級,像是結合:AI、區塊鏈、雲端、大數據、邊緣運算,以及5G通訊服務等。
不過,她也指出,包括因須遵守嚴格法規標準,導致開發時間長、資金需求大,仍是智慧醫材業界面臨的挑戰,其他挑戰還包括:資安要求嚴格,雲端服務、軟體醫材和硬體裝置多方需要兼容並蓄地整合等,都可能造成技術上的挑戰。另外,如何避免產品被錯誤使用或棄用,影響患者安全,也是需要注意的。
針對CDMO的商業模式,朱棻玉表示,醫材種類分佈太廣、技術差別太大將是一大挑戰;而委託方可能為新創公司、國際大廠或經銷商等不同身份,其對CDMO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這點是廠商須考慮的。
朱棻玉表示,在高度法規管轄下,醫材CDMO除了從廠房、製程設備、軟體、人力等就要投入不少資金外,醫療器材合規成本更是高昂。
「CDMO廠商的公司、廠房,除了要符合當地法規外,若要走上國際,需符合全球的重要規範(Critical Global Compliance)。且除了研發到最終上市銷售,都有完整的法規要求外,也可能需要進行臨床確效和上市後的監測研究(Surveillance Study)。」
朱棻玉舉例,像是在美國上市,必須要達到FDA的醫材品質系統QSR要求並註冊;而在歐盟,除了ISO13485外,若要進一步符合多國的要求,也會建議進行醫材單一稽核計畫(MDSAP)的稽核,MDSAP目前通用於美國、日本、澳洲、巴西和加拿大。
穎銳生醫顧問總經理朱棻玉,強調「人才及專業分工是CDMO重點」。(攝影/張哲瑋)
SaMD合規挑戰:軟體、資安、GDPR、數據整合要求缺一不可
朱棻玉也特別針對智慧醫材中,正快速成長的SaMD表示,SaMD在美國的取證/註冊,申請途徑與一般醫材相同,且同樣分為人道用途醫材豁免(HDE)、510(k)、低風險的創新醫材(De Novo)、上市前核准(PMA)等申請管道;而目前多數SaMD皆落在De Novo類別中。
朱棻玉表示,SaMD因屬性關係,牽涉範圍也相對複雜,通常需符合4大領域要求:軟體、資安、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數據整合。
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FDA的監管策略也持續與時俱進。朱棻玉提及FDA對醫材規範的數項新措施,包括對真實世界數據(RWD)應用的重視,以及去(2022)年已通過的《FDA現代化法案2.0》(FDA Modernization Act 2.0)中,允許該機構「可選擇性地讓以『非動物試驗』驗證的臨床前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朱棻玉表示,這項法規雖目前主要針對藥物試驗被提出,但未來或許也會影響醫材相關試驗。
FDA這項改變,也包括允許運用AI工具進行藥物的臨床前測試,未來「AI實驗鼠」可能成為藥物和醫材開發時的新運用。
金工中心 黃博偉» CDMO關鍵!良率、性價比、關鍵技術、市場性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黃博偉分享,CDMO是臺灣發展醫材產業的潛力模式,法人角色希望協助產業趨吉避凶,運用代工創造利潤。
他直指,臺灣醫材CDMO要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於,良率要高、性價比好、具備別國沒有的關鍵技術,最重要的是量要大,也就是市場要大,也因此臺灣目前外銷數量最高的醫材是電動代步車、血糖/血壓機、隱形眼鏡等。
黃博偉表示,政府持續透過法人科專計畫,協助CDMO產業提高關鍵創新技術量能,發展高值化產品,像是將水銀溫度計轉換成非接觸式額溫槍;此外,也透過為國外頂尖醫療園區製作新創產品雛型品,例如與美國梅約診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德州醫學中心合作,不僅可從中學習最新技術,也可掌握未來趨勢。
黃博偉指出,技術處及法人已拜訪嬌生(J&J)、美敦力(Medtronic)、西門子醫療(Siemens Healthineers)、必帝(BD)等國際大廠洽談合作,並率領峻程、太平洋醫材、帆宣、達爾生技、綠湖、邦特參加美國紐約2023 MD&M East展會,希望爭取到將臺灣產品融入大廠醫材中,或是一條龍為大廠進行CDMO。
黃博偉分享,CDMO是臺灣發展醫材產業的潛力模式,法人角色希望協助產業趨吉避凶,運用代工創造利潤。(攝影/張哲瑋)
互貴興業 郭加泳»把握臺灣ICT產業、人才契機 智慧醫材CDMO發展可期
互貴興業總經理郭加泳表示,醫材開發時,從起初就有整合各國法規、工程端的需求,互貴興業成立至今近10年、專精兩岸醫材取證和製造服務,他們經由工程師與法規團隊共同溝通協調、經歷許多試錯和容錯,規劃出完整的醫材CDMO流程。
面對醫材製造多樣性高而缺乏共通化規格、模組的問題,郭加泳也提出或許可由工研院扮演「發動開發共通性醫療電子晶片的角色」,以提供開發不同醫材共通的模組,進而促進其規格化。
最後,他以半導體產業的演進為例,這些半導體工具、感測器在收集各種數據後,都能發揮進一步的應用,造就其未來無限的發展潛力。郭加泳表示,包括NVIDIA、AMD國際科技大廠,都期望來臺取得我們珍貴的人才,如何善用國際對臺灣人才的需要,並把握因中美貿易戰而帶來的臺灣機會,是下一步我們需投入的。
郭加泳提出,或許可由工研院扮演「發動開發共通性醫療電子晶片的角色」,以提供開發不同醫材共通的模組,進而促進其規格化。(攝影/張哲瑋)
鈦隼 陳階曉»不一定更快、省錢! 臺灣缺有醫材經驗的CDMO
鈦隼生物科技總經理陳階曉分享,鈦隼開發的機器手臂立體定位導航手術設備(Model Name:NaoTrac),去年8月與花蓮慈濟醫院攜手完成首例線上即時示範(Live Demo)的機器手臂導航切片手術,吸引130位國際醫界領袖與會,會中展現出鈦隼的機器手臂從設定到定位準備工作只需要30秒,但國外大廠的類似競品卻需要40分鐘,不久,鈦隼便與國際醫材經銷商Medtreq Medical Equipment簽訂獨家代理合約。
陳階曉也分享醫材新創的甘苦,很難跟ICT大廠競爭人才,人力資源不足,投資人的耐心不足,導致資金不足,使開發進度緩慢。因此,如何以最少的資源取得最好的結果是新創的挑戰。
他舉例,鈦隼創業時只有1,000萬新臺幣資金,與CDMO的專家合作設計Roadmap後,再進行動物的概念性驗證試驗,才募到第一筆100萬美金;近期,鈦隼也與互貴興業合作開發一次性3D腦部內視鏡,雙方共同攜手研發,鈦隼負責監管品質,互貴興業則負責生產製造。
但陳階曉也指出,委託給CDMO公司並不一定更快、省錢,這都取決於CDMO公司是否有經驗,但臺灣十分缺乏有製造醫材經驗與概念的CDMO公司,此外,也不會比較省錢,但可以將花費控制在可預期範圍內,這對新創來說非常重要。
陳階曉表示,醫材供應商具有不容易取代的特性,通常一合作就不會換,希望ICT大廠在跨入CDMO時,可以在前期讓利給新創公司,一起攜手攻國際市場。
陳階曉分享醫材新創的甘苦,很難跟ICT大廠競爭人才,人力資源不足,投資人的耐心不足,導致資金不足,使開發進度緩慢。(攝影/張哲瑋)
安盛 陳彥宇»攜手樂敦國際大廠 攻創新檢測CDMO
安盛生科總經理陳彥宇分享,安盛是從OBM起家,近期跨足CDMO商業模式。他指出,疫情帶動遠距醫療起飛,但其最不足的是無法進行即時檢測,因此,估計分散式檢測市場將從167億美元成長至2031年將達456億美元。
陳彥宇表示,安盛透過獨特的PixoTech®技術平台,首創將手機轉化為實驗室等級的醫療裝置,透過手機相機鏡頭進行檢測,其專利設計智慧導光器可隔絕環境光源的影響,並透過螢幕光源的調校與影像處理,讓量測結果更準確,並已於2017年成為美國首個批准以手機相機進行血液檢測的產品。
陳彥宇分享,其光學檢測平台應用於婦女健康、傳染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數位檢測解決及遠距醫療解決方案,迄今已獲得歐美、臺灣、中國、日本等多國超過80項的國際專利。
陳彥宇指出,安盛也獲得跨國公司青睞,開啟了CDMO、授權的合作模式,與日本樂敦製藥(Rohto Pharmaceutical)達成技術授權和共同開發協議,透過PixoTech®專利技術協助其產品數位化,提供女性健康和傳染病的創新自我檢測產品組合。
陳彥宇分享,安盛是從OBM起家,近期跨足CDMO商業模式。(攝影/張哲瑋)
聿信 鄭淵仁»10月FDA嚴格執行醫材網路安全審查!CDMO新機會
聿信醫療總經理鄭淵仁分享,去年1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新指南文件FD&C法案第524B條,嚴格規範醫療器材的網路安全(Cybersecurity),從今年10月開始,若沒有妥善的網路安全保護將拒絕接受審批。
鄭淵仁表示,這項法規同時也是CDMO公司的機會,聿信與瑞典軟體公司IAR Systems合作,共同改革醫療產業資料安全,聿信採用IAR Embedded Trust嵌入式安全整合方案協助保障其AI智慧連續呼吸監測儀的數據安全性,透過韌體保護使資料不受攻擊及被任意竄改。
鄭淵仁指出,這也是IAR首次與醫材公司合作,讓聿信的產品在今年3月成功取得FDA批准。他表示,FDA在審查其AI智慧連續呼吸監測儀時,十分重視患者數據傳輸的網絡安全,過程都不能被破譯或是複寫。
鄭淵仁表示,聿信也與臺灣資策會資安所合作,共同開發一個深度學習模型,其數據流與服務流都是單向,以保障患者資安,未來也將開源與大家分享,希望縮短新創與醫院、IT公司的距離。
鄭淵仁分享,去年1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新指南文件FD&C法案第524B條,嚴格規範醫療器材的網路安全。(攝影/張哲瑋)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