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安永生醫產業環球高峰論壇」

再生醫療、CDMO、創投 領袖齊聚把脈臺灣生醫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11-28
2023安永生醫產業環球高峰論壇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環球生技於11月1日共同舉辦「2023安永生醫產業環球高峰論壇」,以「迎風飛揚.聚焦臺灣生醫永續新契機」為題,匯聚臺灣生醫產業界各領域的意見領袖,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龍頭台康生技董事長劉理成、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等;也邀請到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和利財顧董事長周大任、泰合生技董事長李世仁以及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胡子仁會計師進行跨界對談,為臺灣生醫產業把脈。

撰文/李林璦、劉馨香  


細胞治療、CDMO、ESG永續發展,都是今年以來生醫產業最熱議的關鍵領域,安永生醫產業環球高峰論壇將各界領袖齊聚一堂,不僅解析策略布局,更與創投對談,盼打通資本市場各個關節。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致詞表示,在今年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中,許多專家提到,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創投投資受到種種法規限制,仍有許多法令需要修正,生技業該如何在資本市場發揚光大、走向國際,是目前的一大挑戰。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黃建澤也表示,走過疫情數年,全球對於生技產業的重視度再上升一層,讓臺灣生醫產業市值將近1.5兆元,有望成為臺灣的下一個護國群山。

他認為,我國的專業人才齊備、製程先進、CDMO量能領先全球,再生醫療也在產官學研合作下有亮眼成績,成為臺灣潛力發展股;而生技醫療產業的關鍵下一步,在於如何邁向永續經營。

證券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表示,櫃買中心近30年來,不只配合政府政策,也透過資本市場平台扶植新藥研發、醫療保健、醫材、保健美容、精準醫療等產業發展茁壯。

李愛玲期許,「生醫產業中,要從頭到尾單打獨鬥十分困難,鼓勵大家發揮自身所長,與其他同業合作或是與上中下游策略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綜效,加上有友善資本市場的協助,可以共同攜手走向國際,成為臺灣護國群山。」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俊欽表示,高齡化讓生醫產業成為臺灣未來十年重要發展方向,政策從5+2產業創新計畫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都支撐著臺灣發展生技醫藥產業。

「但是,臺灣資本市場中電子業與生技醫療業家數相比為58:1,美國則是兩行業均占13%,顯示,生技業在臺灣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多成長空間。」謝俊欽說。

證交所也正開放以市值為核心的臺灣創新板,加速生技產業進入資本市場,市值達20億以上,通過臨床一期試驗的公司便可登錄創新板。明年1月,還會開放導入信用交易,期許能透過資本市場力量扶植企業發展。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表示,生技醫療產業該如何在資本市場發揚光大、走向國際是目前的一大挑戰。(攝影/劉馨香)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黃建澤表示,臺灣生醫產業市值將近1.5兆元,有望成為臺灣的下一個護國群山,關鍵下一步在於如何邁向永續。(攝影/劉馨香)


證券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表示,生醫產業中要從頭到尾單打獨鬥十分困難,期許大家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加上友善資本市場協助,可以攜手走向國際。(攝影/劉馨香)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俊欽表示,臺灣資本市場中電子業與生技醫療業家數相比為58:1,美國則是兩行業均占13%,顯示生技業在臺灣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多成長空間。(攝影/劉馨香)

周德陽»    尋細胞治療未來? 異體、CAR-T細胞治療實體腫瘤

近期才獲2024年世界最佳智慧醫院殊榮的中國醫附醫院長周德陽,與大家分享「臺灣細胞醫療的發展現況與未來」,他指出,《特管辦法》已成為臺灣生醫產業的活路之一。在目前的特管辦法中,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項目占最大宗,而中國醫衍生成立的長聖生技是特管辦法通過項目最多,收案人數最多、高達600人。

周德陽分享長聖生技在特管辦法的治療經驗。運用樹突細胞(DC)合併標準治療實體癌,可以讓存活天數顯著延長4倍多,疾病控制率達72.5%,而DC-CIK(樹突細胞及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合併化放療的疾病控制率也可達69.79%。另外,使用CIK合併標準療法治療血液癌症,完全緩解可高達四分之三。不過,他也強調,細胞治療的效果與患者免疫力、治療時機都有關。

周德陽強調,「異體CAR-T細胞治療實體腫瘤」是未來細胞治療的重要發展趨勢,目前已上市的CAR-T療法,在治療實體癌上仍有侷限。因此,中國醫與長聖投入嵌合抗原受體(CAR)免疫細胞治療,今年9月,其新藥CAR001(CAR-T)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進行臨床一/二a期試驗,成為全球首例核准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異體HLA-G-CAR-BiTE細胞療法,將用於治療晚期及難治性實體腫瘤,包含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和腦癌。

長聖也進一步開發將CAR-T用mRNA轉染技術的全自動化封閉系統來生產製造,成本較低、產量高,極具市場競爭力。

未來,周德陽十分看好外泌體市場,也將運用外泌體開發藥物載體平台。


中國醫附醫院長周德陽強調,「異體CAR-T細胞治療實體腫瘤」是未來細胞治療的重要發展趨勢。(攝影/劉馨香)

劉理成»    臺CDMO量能小  併購/聯盟/合資創造營收成長

台康生技董事長劉理成則分享「臺灣CDMO躋身國際生醫產業供應鏈之歷程與展望」,他指出,全球處方藥市場持續成長,生物製劑的占比也逐年提高,從生物製劑CDMO的價值鏈來看,在產品發展越早期開始合作更具有優勢,也就是更加重視C「D」MO中的D,來加速合作夥伴的研發與生產製造銜接。雖然,成功上市的機率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但過程中累積的經驗可以應用未來其他產品生產製造。

他指出,具備特殊技術的公司,較喜歡自己做生產,僅有19%會外包給CDMO;而大藥廠的產品線多是透過授權或併購小型研發型生技新藥公司而取得,也因此,CDMO更要往前端服務,來獲得更多客戶量。

劉理成強調,生技醫藥CDMO跟半導體代工非常不一樣,必須了解不同產業的特性,才能擬訂適合的策略。

劉理成分享,台康成立時接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生物製劑先導工廠,是當時臺灣唯一對生物製劑製程開發生產有經驗的完整團隊。接著,台康以生產製程平台、動物細胞株平台、大腸桿菌細胞株平台三大平台作為核心,一手經營CDMO事業群、一手則有產品開發事業群的雙商業模式營運。

目前,台康產能為2.55萬升,在全球生物藥CDMO排名僅在Tier 2,Tier 1均須超過10萬升產能,但台康已有10年計畫將產能提升至15萬升,進攻成為全球CDMO大廠。

他直指,臺灣CDMO公司與國際相比,生產量能小、沒有長期合約、缺乏國際化,因此,業者應運用併購、上下游聯盟/合資,以擴大產業的規模及取得關鍵技術或潛力資產、人力及專家來創造營收成長。 


台康生技董事長劉理成直指,臺灣CDMO公司生產量能小、缺乏長期合約與國際化,應運用併購、聯盟/合資,擴大產業規模及取得關鍵技術創造營收成長。(攝影/劉馨香)

曾于哲»    財務報告跟永續價值是一個銅板的兩面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與大家分享「生醫永續、ESG之績效管理與公司價值布局」,他介紹,安永曾獲得獨立第三方研究機構Verdantix評選為ESG領先者。

曾于哲表示,公司的價值雖然還是以財務報告為主,但是,財務報告跟永續價值可說是一個銅板的兩面。

目前,大家對於企業存在價值的看法已經開始發生改變。曾于哲說,「像生醫公司的核心產品主要是在增進民眾健康,公司在營運之外,透過新通路、新方法把產品推廣到更多人,也是落實ESG的方式之一。」

又如發展遠距醫療,能減少交通車程或照護工資等,也可以將生醫解決方案與在地健康照顧工作者的勞動需求相結合,發展地區特性的社會價值創新模式。

曾于哲強調,醫療照護體系是碳排大戶,生醫產業的淨零永續,需要一個可被落實的務實計畫。

他認為,永續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創新。但根據安永對投資人的調查指出,企業大多還不知道永續報告書可以增加公司價值,期許各公司可建立ESG價值創新委員會,規劃ESG價值藍圖;他也強調,未來的ESG重視的是如何創造公司價值,進而提升永續價值。


安永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強調,公司的價值雖然還是以財務報告為主,但是,財務報告跟永續價值可說是一個銅板的兩面。(攝影/劉馨香)

台杉、和利財顧、泰合、保瑞把脈生醫資本市場
ESG、執行力、人才為關鍵

下半場緊接著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胡子仁會計師主持跨界對談,邀請到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和利財顧董事長周大任、泰合生技董事長李世仁以及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等,橫跨投資、新藥、CDMO的各方翹楚,共同針對「生醫資本市場如何迎風展望新契機」,為臺灣生醫產業把脈。

周大任指出,若把醫療體系當作是一個國家,它將是全球第五大碳排放國。淨零碳排、ESG與生技產業關係密切,但目前大家對於ESG的科技投資不足,認知也不足。

他也形容,公司若要永續發展需要三根支柱,分別是環境、社會跟公司治理,任何一方坍陷都會讓整體崩塌,因此,越早期開始規劃發展ESG,將成為新創獲得投資人關注的亮點之一。

沈志隆則認為,疫情、中美貿易讓臺灣的生醫產業量能被國際看到,近年越來越多國際授權與取證的好消息,顯示,臺灣生醫產業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他提醒,新創公司對VC募資時,VC更看重ESG中的G (公司治理),包含年度現金流管理等等,而這都是目前臺灣新創公司欠缺的概念。

針對生醫產業如何選題,沈志隆指出,生醫產業中的任何選題,往往會面臨經過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才能上市。由於難以預測未來市場變化,也因此很難確認選題對錯與否。

但沈志隆強調,「臺灣生技產業過度重視發展,忽略研究」,若是基礎科學的機制研究透徹,後續轉譯應用於不同的適應症上相對容易。

周大任則認為,生技產業匯聚碩博士人才,選題的問題相對較小,重點在於是否擁有「執行力」,具備執行力的公司就具有競爭力,而執行力的關鍵在於人才,也是創投投資新創時最看重的部分。

針對生醫產業是否該邁入資本市場,盛保熙認為,只要願意維持公司透明度、常常與資本市場溝通、接受股價波動等挑戰,上櫃上市其實對於公司增資是很健康的一條路。

盛保熙分享,他在增資或是合作時都秉持雙贏策略(Win-Win),例如增資的價格不會訂立太高,讓公司取得資金、也讓股東賺錢。

而保瑞能獲亮麗的併購戰績,關鍵在於公司內部需先有非常清楚的目標(如營業額、產品項目、題材等),而併購只是用錢買時間,讓自己更快達成目標的手段。

李世仁則分享泰合生技在2018年底決議撤銷興櫃的決策經歷。他表示,當時泰合有醫美與新藥兩大業務,由於醫美營收成長表現差,加上新藥開發的里程碑沒有適時接上,因此,造成股價跌落,也導致即使泰合新藥產品價值逐漸升高,但因股價過低(公司市值過低),也難以與外商洽談合作。

李世仁表示,公司因此決定先下興櫃進行重整,包含短中長期開發產品線全部重新安排、裁撤醫美部等,以讓投資人能理解公司短中長期的成長性。

現在,泰合生技已做好準備,預計明年重返興櫃市場。


下半場的跨界對談邀請到台杉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右二)、和利財顧董事長周大任(右三)、泰合生技董事長李世仁(左二)以及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左一)等,共同為臺灣生醫產業把脈。(攝影/劉馨香)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