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拚打造本土最大生技醫藥產業領導品牌

啟新、台美二代蔡岳廷 全力突破有機成長界線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6-27
國內微生物檢驗先驅蔡文城(圖右),2020年將「啟新生技」和「台美檢驗」交棒給了兒子蔡岳廷(圖左)。(攝影/彭梓涵)

身為國內最主要微生物檢驗試劑供應商的「啟新生技」,在國內微生物檢驗先驅蔡文城創辦40個年頭後,連同本土最大專注生醫領域的第三方檢驗公司「台美檢驗」於2020年交棒給了兒子蔡岳廷。蔡岳廷帶著他對經商的熱情,讓兩公司不斷突破單靠有機成長的界線,往併購和策略合作前進,啟新也即將於明年公發登興櫃。

撰文/巫芝岳


從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達到高峰至2024年上半年,國內食安事件頻傳,從2月下旬爆出辣椒粉摻有工業用染料蘇丹紅、3月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和日本紅麴原料含軟毛青黴酸等事件,種種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危機正以各種方式入侵國人的生活,除了第一線醫護檢驗人員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外,其實生技產業中的微生物試劑供應商也默默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

其中,由陽明大學(現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蔡文城推動創立的「啟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1979年至今,已成為生技醫藥產業領導品牌,40多年來,始終為國內提供最專業可靠的檢驗產品,客戶遍及醫療院所、疾管局及各衛生單位,成為相關產業中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2020年,年紀已邁入古稀的蔡文城,將啟新生技連同於2001年成立的第三方檢驗公司「台美檢驗科技」,正式交棒給兒子蔡岳廷經營。

蔡岳廷接下啟新和台美總經理大任後,以啟新軸核為公司擘開更寬闊的產業鏈格局,朝向打造完整上下游產業鏈,帶領團隊全力脫離單純的有機成長。啟新先是在2023年完成併入台美檢驗,隨後啟動預備公發,預計明(2025)年登興櫃,更計畫採併購合作策略,未來以成為產業控股為目標。

與父親擁有同樣的醫學檢驗背景,但相較父親濃厚的科學研究學者風範,從學生時期就對商業經營更意興盎然的蔡岳廷,在接班過程中,究竟逐步為啟新和台美帶來哪些突破?

蔡文城「研以致用」創辦臺灣首家本土專業微生物檢驗公司

1976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返臺於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任教的蔡文城,因看見臺灣醫院的醫學檢驗室與歐美國家醫院相比,顯得非常落後,尤其是微生物檢驗部門。不僅微生物檢驗技術落後、檢驗人員不足、服務項目不齊全,而且檢驗項目也受限,即使是大型醫院醫學中心也僅有3、4人,中、小醫院常常僅有一人進行簡單的檢測,甚至不提供服務。

「當時臺灣的微生物檢驗技術和歐美相比,可說相當落後,美國一個檢體要培養在三盤培養基,我還看到臺灣竟是一盤培養基處理八個檢體!」蔡文城回憶。遂在 1979 年,蔡文城推動啟新生技創立,希望帶給相關產業更好的專業檢驗品質。

在2001年底,臺灣政府正式簽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但也意味著臺灣無論在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材在加入WTO後,隨著貿易量增加,產品品質標準和檢驗也須升級轉型與國際接軌,懷抱將畢生鑽研的檢驗技術貢獻社會的夢想,蔡文城毅然再以五百萬新臺幣的資本額成立了台美檢驗。

2004年,蔡岳廷也正式踏入公司擔任第一線員工,適逢政府頒布新法規,要求在臺灣生產的醫療器材試劑須通過GMP優良製造規範認證,然而當時產業對於GMP的概念依然十分陌生,這項全新且重大的改革也就落在了二代蔡岳廷身上。

「因為無前例可循,只好自己一步步嘗試摸索研究。」蔡岳廷提及,為了確實掌握法規的需求,在計畫展開前必須參考國際作法、閱讀大量的文獻,但建立廠房時仍然煞費苦心,小至材質選擇、隔間與動線安排,大至添購儀器、廢棄物處理等,費時兩年才終於建置完成,並在2005年衛福部首次查廠即順利通過,成為國內第一座GMP培養基工廠。隨著無法拿到認證的同業退出市場,醫院亦紛紛釋出培養基配置的檢驗任務委託啟新生技執行,終結各吹一把調的亂象,讓國內臨床檢驗的品質大幅提升媲美國際水準。

而從這年起,蔡岳廷開始一路目睹公司成長……。


蔡文城 台美檢驗董事長

國人健康安全品質意識抬頭 2004~2013年公司快速成長

「因為臺灣在幾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