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機能性食品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

農委會推動農產原料產業鏈結國際市場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8-11-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柴幗馨(農業科技研究院)

「2018機能性食品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201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ke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unctional Foods) 9月13日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本次研討會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指導,並由行政院農業會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農試所)、臺灣保健食品學會、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農科院)、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共同主辦,是今年度國際機能性食品市場之交流盛會。

研討會開幕由農委會主秘張致盛致詞,他表示臺灣一年的農業產值若加上農業食品鏈加值後,可達新臺幣兩兆七千九百多億,為原農產值之五倍。農委會期望以高價值產品以提高農民的收益,而其中「保健產品」為高經價值產品很重要的選項。農委會投入機能性產業,並在農試所整合推動安全、機能性產品產業價值鏈優化,結合產官學研,希望開發本土機能性農產品,發展加值以及品牌。希望藉由此研討會讓業者了解保健產業之國際趨勢及市場所在,串連國內機能性產業鏈,走出國際。

農科院院長陳建斌提到農科院最重要的任務在於協助農產品商品化,讓臺灣農產品走入市場。機能性食品市場非常可觀,其成長前景也受到許多關注,期望此研討會能帶給與會者豐富的市場資訊。

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張素瓊表示,計畫推動已邁入第三年,從蒐集各國相關保健食品法規、法規、優良農產規範至蒐集國際市場現況及重點趨勢等資訊,期勉機能性產業的推動不僅止於農業的培育方面,更能邁向機能性保健食品發展,提升保健食品發展的能量。

農委會農試所副所長蔡致榮提到,此研討會給予產官學研一個共同討論機能性產業價值鏈所面臨問題的機會。因各國風土民情不同,但追求健康的需求是不變的,農試所藉研提此計畫,利用本土優質的農產資源,促使計畫研發成果,迎合市場及消費者需求,創新機能性產品行銷至世界各地。

研討會分「日本、韓國及美國機能性食品市場現況」與「日本、韓國及臺灣機能性食品產業研究發展重點」兩大主題進行,分別由陳建斌院長及張素瓊理事長擔任各主題主持人。並邀請國際協辦單位、日本食品分析中心(Japan Food Research Laboratories, JFRL)理事長佐藤秀隆分享「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在日本機能性食品產業之定位」,說明JFRL成立之初從外銷的魚油、維他命A等日本營養品,轉變為針對食品、飼料、化妝品、包裝品等量化質化分析研究,目前日本已有80% 機能性食品業者會委託JFRL進行分析及研究。

 

各國機能性食品市場現況

日本丘比公司(Kewpie Corporation)研發部技術解決方案研究所總經理增田泰伸(Yasunobu Masuda)提及日本於2015年推出「機能性表示食品(Functional Food Claim, FFC)」管理系統至今,該系統之新興機能性產品逐漸增加,與始於1991年實施的「特定保健用食品(FOSHU)」相較之下,FFC產品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時間進入市場。

韓國慶北國立大學食品科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金正象(Jong-Sang Kim)說明韓國《健康機能性食品法》將對人體有幫助之機能性原料或成份所製成之食品定義為健康機能性食品( Health Functional Food,簡稱HFF),並指出HFF的韓國市場容量估計在 2016年達到約21.26億美元,年成長率為16.6%。最暢銷的 HFF 品項包括紅蔘產品,占了總HFF市場的46.6%,其次為益生菌以及維生素與礦物質,個別占HFF總銷售額的9.0%與8.7%。

美國ProSperity Bioscience暨Abunda 機能性食品總裁暨執行長Peter Leighton指出三種具有高度市場性的機能性食品類別為:由健康成份本身製成之食品類別、添加生物活性成分之食品類別以及調製生物活性配方等三種類別,並且強調「飲料」仍是美國最大的機能性產品類別。

 

各國機能性食品產業研發重點

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彩都研究所營養保健分析課課長吉田幹彥(Mikihiko Yoshida)從分析的角度探討FFC中機能性成分(Functional Substances,FS)的分析現況及制度演進。吉田幹彥指出低分子量玻尿酸與玻尿酸基質效應導致不穩定之分析困境,並分享JFRL為解決分析困境所開發的新型分析程序。他也提到機能性成分審查委會員自2016年對於FFC制度中對FS定義進行審查及修訂。

韓國韓京大學教授尹德勳(Deok-Hoon Yoon)則是指出在韓國HFF制度下,即使使用相同的機能性原料,若不適用健康促進食品法案(Health Promoting Food Act.)之食品標準、規格與一般管理方法,僅能作為一般食品銷售,不得為HFF。

臺灣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表示,根據食工所研究團隊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計畫顯示,臺灣機能性食品公司的原料研究及深層發展依然聚焦於微生物與植物領域,且大多數微生物原料是由國內供應。點出業者選擇成分及原料的主要考量因素為「效率、安全性與市場反應」。

 

結語

日本、韓國、美國近年來無不大力於推廣機能保健食品並致力於提升品質。日本的工業基礎深厚,產業提升與轉型自動化是他們的強項;鄰近的韓國亦不斷學習日本自動化的模式;臺灣本身農業技術深厚,也具有一定工業基礎,但比較缺乏整合解決問題的模式。淺碟型市場的臺灣不再適合以勞力密集的方式進行農業發展,如何朝向高品質規格化與自動化的方向調整,整合資源轉變成為技術密集,將是未來全體相關人員需要一同努力的方向。

由農委會支持、連續3年舉辦的機能性國際研討會已成功凝聚起一群機能保健食品業者與專家學者,與會者之間的互動也較往年越發熱絡,未來若是能持續加強整合彼此強項一同合作,臺灣的機能性食品將會在國內成為強而有力的產業鏈,並走向國際開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