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相研究到底在熱什麼?

第二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撰文記者 徐淨
日期2018-01-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本刊資料中心

台灣微生物體年度盛會─第二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於今(10)日假汐止遠雄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近年微生物與健康關係相關研究愈來愈清晰,加上次世代定序的發展與資料分析技術的進步,全球微生物研究愈來愈熱!

圖爾思生物科技與長庚大學微生物相中心聯合主辦本次研討論壇,並邀請科技部生科司、台北市生物產業協會、台灣乳酸菌協會及台灣微生物協會一同協辦,齊聚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討論,論壇由豐富講者帶來許多精彩分享、座無虛席。

首先由新加坡大學李元昆教授介紹多年來針對多國多地區人口腸道微生物菌相的分析。腸道菌相影響人體健康的證明愈來愈多,而影響著腸道菌相變化的因素,李元昆研究團隊對此說明了,比起基因背景、族群差異,飲食型態更是影響菌相最關鍵的因素。

另,莊曉莉博士於會中介紹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為科研單位提供的無菌實驗鼠服務,並分享多項利用無菌鼠得到的微生物研究成果,不僅了解飲食型態、作息等影響著微生物菌相,後續菌相的改變對化療治療效果的影響、腦部發育、焦慮等皆有相關。

中研院嚴仲陽博士則於會中分享人體第一道防線─皮膚上的微生物菌相研究,這些微生物生存在相對腸道等較為嚴峻的環境,乾燥、缺乏營養。利用小鼠模型,團隊研究皮膚微生物菌相和小鼠落毛現象、皮層健康之間的關係。

圖爾思生物科技郭育倫博士則以系統生物學背景介紹雲端、資訊運算運用於菌相分析大數據的研究,以期能夠得到可靠生物標誌作為疾病預測,另提到進行中的台灣腸道公民科學計畫,預計將於3月提出台灣腸道菌地圖。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于君則於論壇中指出,營養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亞洲近年結腸癌人口比例快速增加,甚至超越一直居於最高位的肺癌。透過研究結腸癌腸道菌群微生態,于君團隊探討相關生物標記,以利疾病的辨別及即早預防。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表示,微生物菌相將是精準醫療最後一塊拼圖,並以多項臨床案例,如糞菌移植,生動說明微生物相在人體健康中扮演的角色,比喻代謝和免疫如同金融和司法體系,深深影響著全面運作。

北醫營養學院院長趙振瑞教授以營養學角度詳細評析母親乳汁中的微生物含量,詳述菌相組成、來源,和與配方奶粉營養比較。研究也指出,母親的飲食能透過影響乳汁,影響子代腸道菌相。

長庚大學微生物相研究中心林詮盛博士則詳細分享近年關於菌相和免疫之間雙向溝通的研究成果;北京諾禾致源科技總監王蒙透過分享近年多項NGS在微生物菌相的研究,指出目前定序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

✨更多詳細報導敬請鎖定環球生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