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生安全新篇章

衛福部公告「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草案

撰文記者 徐淨
日期2018-06-1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網路

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為整合食品微生物相關標準規範,於近日提出「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草案,將自即日起展開60天之評論期,蒐集各界意見。

衛服部經參考國際管理趨勢、風險評估及國內需求,重新研擬草案重點,除整合各項食品衛生標準中有關微生物之管理規範外,亦針對食品分類進行調整,以使管理範疇更為明確。

修正新增部分指標性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擴大腸內菌群之監測對象為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取代部分傳統衛生指標菌(如大腸桿菌群),以使相關例行性衛生監測結果更具風險代表性;另外,並參考國際管理趨勢,改以微生物採樣計畫(sampling plan)要求,提高採樣數,以使相關監測結果更具統計代表性。

針對微生物採樣計畫之要求,係繼民國103年研修「嬰兒食品類衛生及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後再次提出,考量與過去相關抽樣監測之模式有大幅度之調整,且針對特殊個案之採樣方式宜另有更為完善之配套措施,故本次同時提出「食品中微生物採樣計畫及原則指引」草案,以提供實務採樣執行層面之參考。

考量該標準將大幅調整採樣方式、採樣數量及管理模式,相關實驗室、資訊系統之架接及有關抽驗辦法,均需配套調整,於是該標準預定將延長緩衝期至10911日實施。

衛福部再次提醒,食品加工製造業者肩負第一線維護生產產品之衛生安全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近年亦積極導入及推動食品業者自主管理。藉此次衛生標準之修正,提高採樣數量代表性,將可提高食品業者自主品管績效。

另外,由於微生物之動態消長與製作、販賣場所衛生狀況有直接關係,故針對販賣商、通路商及餐飲業者,衛生機關未來將更加強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及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HACCP)制度之查核,以自源頭排除可能造成的微生物污染風險,提高微生物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