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BIO

醫療保健成長靠數位轉型!Mayo、KPMG、Health2Sync、宏碁智醫、捷絡生技建患者中心生態系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6-06
醫療保健成長靠數位轉型!Mayo、KPMG、Health2Sync、宏碁智醫、捷絡生技建患者中心生態系(攝影/羅翊方)
美國時間3日,2024 BIO中臺灣從上千項論壇提案中脫穎而出,負責籌畫2場論壇,其中一場由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主持,邀請到梅約診所(Mayo Clinic)探索綠洲(Discovery Oasis)中心醫療總監暨心臟科醫師Steven Lester、KPMG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蘇嘉瑞、慧康生活科技(Health2Sync)執行長鄧居義(Ed Deng)、宏碁智醫經理蕭鈺靜、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穎,共同分享在亞洲,該如何運用數位應用程式(App)來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數位醫療。
 
谷月涵開場表示,數位健康是運用數據串接不同應用程式(App)的總體生態系,不論是應用於精準醫療、預防醫學、協助藥物開發、改善患者照護與預後,都將成為由數據驅動的醫療新革命。
 

Steven Lester呼籲:數位醫療首重早期健康促進

 
Steven Lester分享梅奧診所創辦的探索綠洲中心,該中心串聯梅奧診所園區和亞歷桑納州大學、健康未來中心,以及周邊研究設施,一方面吸引新創公司加入,一方面也讓更多活力、創造力、創新性注入新創公司。
 
Steven Lester表示,比起透過健保或商保的方式來補助治療項目,他認為,從早期的健康促進和管理患者的慢性病更為重要。就像抽菸的人他們都知道吸菸不好,但能讓他們實際戒菸更至關重要。
 

蘇嘉瑞:醫療保健成長仰賴數位轉型 看好臺灣遠距醫療、檢測、穿戴式裝置

 
蘇嘉瑞從投資角度來看真實世界數據對於數位健康的重要性,在KPMG發布的《2024年全球醫療照護與生技投資前景》調查報告中,投資市場從去年開始面臨眾多不確定性,有61%專家預測2024年的交易量會高於2023年,但是生技醫藥業的投資併購下降回到新冠肺炎(COVID-19)前的狀況,大型醫療保健公司透過併購擴大規模,小型生技公司則朝向尋找合作夥伴,以解決險峻的財務危機。
 
蘇嘉瑞也提到,數位轉型可為醫療保健業帶來10%以上的成長,KPMG從多項數位健康交易中分析出醫療保健數位轉型的三大利基,包含改善管理與流程、遠距醫療、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等。
 
他表示,臺灣已經運用半導體生產優勢,發展出數位健康產業,從投資角度來看,根據KPMG調查與分析,將遠距醫療、臨床檢測以及穿戴式裝置應用在預防醫學上,將成為未來三年最有前途的領域。因此,為以患者為中心的真實世界數據賦能,將是形成數位健康生態系的關鍵。
 

鄧居義:慧康智抗糖建構 以患者為中心數位化健康管理平台

 
鄧居義指出,其開發的糖尿病管理App智抗糖已有130萬人註冊使用,透過真實世界證據(RWE)驗證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HbA1c)、血糖值,並且可以鏈結80種以上的血糖相關感測器與檢測裝置;針對醫師與護理人員也設計決策控制台,會收集患者數據透過演算法進行分析,提供給醫護人員作為照護患者的依據。
 
鄧居義表示,在過去兩年中,Health2Sync已經與日本、韓國、臺灣的政府單位、私人保險機構合作,發展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相關醫療花費的解決方案,例如在臺灣參與衛福部推動的糖尿病照護遠距計畫方案。
 
此外,也與大藥廠賽諾菲(Sanofi)合作,推出數位胰島素管理解決方案;並與日本、新加坡健康促進局(HPB)和亞培(Abbott)合作啟動糖尿病前期計劃,進行糖尿病患者監測與衛教。
 
鄧居義指出,現今有了AI的技術加持,相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以患者為中心的數位化健康管理平台將實現。而當被問到如何增加患者主動下載App照護自身健康的關鍵動機?鄧居義表示,下載智抗糖App的使用者,有30%是在醫護人員建議而下載,顯示部分數位健康App推廣還是需透過醫護人員的權威與專業性,來提高患者使用App維持健康的動機。
 

蕭鈺靜:AI產品面對挑戰 累積實證為關鍵

 
蕭鈺靜分享宏碁智醫針對不斷攀升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開發的AI篩查系統,該系統準確度達93%、靈敏度95%、特異性90%,已取得臺灣TFDA、東南亞多國上市許可證。目前宏碁也正在開發AI骨質密度異常篩檢軟體,並於多個臨床中心進行驗證,希望為病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對於宏碁在推動AI產品上是否曾遇到挑戰?她表示,無庸置疑人工智慧已經是當今的流行語,但也因為產品較新,醫事人員起初也有所排斥,以她的經驗觀察,通常產品在累積更多數據以證明產品確實有效,醫療院所也開始接受創新的數位產品。
 

林彥穎:捷絡3D成像 突破傳統病理診斷

 
林彥穎則介紹捷絡開發的高靈敏度ACE-3D病理診斷服務,該產品打破傳統2D玻片染色判讀的極限,讓組織透明進行3D成像,以發現更多細胞細微的變化,然而為了讓3D組織易於成像,捷絡也另外開發伴隨數位診斷工具MetaLite,此軟體除了分析3D影像也可分析2D影像,該產品已獲得臺灣TFDA許可,FDA正在進行審查階段。
 
被問及捷絡最核心的技術為何?林彥穎表示,是透過獨有技術組織變透明,其可改變光學性質,讓光源可穿透組織,以提高解析度提高,捷絡目標不只是希望改善病理學家的病理診斷方式,也期望提升病理分析,為患找到有利的治療方案。

他指出,事實上,捷絡生技與Mayo Clinic和Roche Diagnostic合作夥伴,正共同推動台美智慧病理新商機。

(報導/彭梓涵、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