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日,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環球生技共同舉辦「2023安永生醫產業環球高峰論壇」,下半場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胡子仁會計師主持跨界對談,特別邀請到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和利財顧董事長周大任、泰合生技董事長李世仁以及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等,橫跨投資、新劑型新藥、CDMO的各方翹楚,針對「生醫資本市場如何迎風展望新契機」為臺灣生醫產業把脈,並共同擘劃出推動生醫產業發展的未來藍圖。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致詞表示,今年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許多專家提到,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創投投資受到種種法規限制,仍有許多法令需要修正,生技業該如何在未來資本市場發揚光大、走向國際是目前的一大挑戰。
沈志隆認為,投資一直以來是在地型產業,但疫情、中美貿易讓台灣的生醫產業量能被國際看到,近年也越來越多國際授權與取證的好消息,是過去十年十分少見的,也顯示台灣生醫產業及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周大任指出,若把醫療體系當作是一個國家,它將是全球第五大碳排放國,淨零碳排、ESG與生技產業關係密切,目前大家對於ESG的科技投資不足,認知也不足。他也形容,公司若要永續發展需要三根支柱,分別是環境、社會跟公司治理,任何一方坍陷都會讓整體崩塌,因此越早期開始規劃發展ESG,將成為新創獲得投資人關注的亮點之一。
沈志隆提醒,新創公司跟VC募資時,對於VC來說,ESG中的G(公司治理)非常重要,新創的公司治理,包含年度現金流管理等等,都是目前台灣新創公司欠缺的概念。
針對生醫產業如何選題,周大任分享,生技趨勢在疾病機制揭密、科技發展快速下隨之改變,加上匯聚碩博士人才,選題上的問題相對較小,重點在於是否擁有「執行力」,具備執行力的公司就具有競爭力,而執行力的關鍵在於人才,也是創投投資新創時最看重的部分。
沈志隆也指出,生技產業中的選題,必須面臨投入研發後,經過十幾年到二十年才能上市,由於難以預測未來市場變化,也因此很難確認選題對錯與否。他強調,「台灣生技產業過度重視發展,忽略研究」,若是基礎科學的機制研究透徹,後續轉譯應用於不同的適應症上相對容易。
盛保熙分享,當保瑞跨足工廠需要大量資金時,他才開始研究如何籌資,過程中,安永出版的IPO指南書籍教導詳實,影響他最終決定走向資本市場。他認為,只要願意接受維持公司透明度、需常常與資本市場溝通、股價波動等挑戰,上櫃上市對於公司增資是很健康的一條路。
盛保熙也分享他在增資或是合作時都秉持雙贏策略(win-win),例如增資的價格不會訂立太高,讓公司取得資金、也讓股東賺錢。對於保瑞亮麗的併購戰績,他表示公司內部需先有非常清楚的目標(如營業額、產品項目、題材等),而併購只是用錢買時間,讓自己更快達成目標的手段。
李世仁分享泰合生技在2018年底決議撤銷興櫃的決策經歷。他表示,當時泰合有醫美與新藥兩大業務,由於醫美營收成長表現差,而新藥開發的里程碑沒有適時接上,導致其股價跌落。而即使泰合新藥產品價值逐漸升高,但因股價過低(公司市值過低)使其難以與外商洽談合作,因為對方會認為直接買下整個公司即可。
李世仁表示,因此先下興櫃後將公司重整,包含短中長期開發產品線全部重新安排、裁撤掉醫美部等,讓投資人能理解公司短中長期的成長性,是較好的選擇。現在泰合生技已做好準備,預計明年重返興櫃市場。
(報導/李林璦、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