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宗勳致詞表示,臺灣十分重視新創的培植,因此也衍生許多新創公司,而新創公司未來一定要走向國際化,但往這條路上還需要多方考量,如:目標市場、國家等是否符合策略,今日的活動也針對醫材新創發展邀請多位專家給予見解。
楊宗龍:商保、置入性保險有望成創新產品出口
秀傳醫療體系品安與科技顧問、美國Aurora奧洛瑞醫療集團首席醫療官楊宗龍(攝影/賴俊睿)
秀傳醫療體系品安與科技顧問、美國Aurora奧洛瑞醫療集團首席醫療官楊宗龍分享,未來醫療的趨勢邁向零售化、衛星化、去中心化,大型醫院裡只剩下開刀、急診、ICU、住院治療,因此「資料的串聯」顯得更加重要,像是透過新一代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產出具標準化的數據,才能讓流程無縫銜接,接著將數據變成證據,再將證據轉換成價值,此外,品質安全對於創新產品的落地也至關重要。
楊宗龍提到,精準醫療首重數據,而人群醫學以及參與式醫學是數據的來源,才能進一步做到預測與預防,最終達到精準及個人化。
此外,精準醫療範疇很廣,包含行動醫療、健康資訊科技、穿戴式設備、遠距健康與遠距醫療、個人化醫療等等,新創需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目標市場在哪,未來,商業性保險與置入性保險也將有望成為創新產品的出口,新創需了解保險的角色後才會有機會把產品與之結合。
楊宗龍從建構智慧醫院的過程中,總結出「儉以養能、儉以趨動轉型」的觀念,並找出智慧醫療的真正賣點來申請專利,商業敏銳度比商業模型更加重要,才能說服院方高層投資智慧醫療。
比翼生醫加速器POC計畫啟動 新創有望奪50萬美金注資
比翼生醫加速器副理Karen(攝影/賴俊睿)
比翼生醫加速器副理Karen分享,比翼是台灣首家醫院創投,也是專注於生醫領域的加速器,理念是期望輔導新創立足台灣、放眼全亞洲,目前已協助募資1.5億美元、投資25家新創、輔導超過100家新創,專注於投資A輪以前的公司,佔70%,投資B輪公司,佔30%。
Karen指出,今年POC計畫已啟動,正在招募第8屆海內外新創團隊,最大的亮點為加速器團隊中有望獲得50萬美元的直接投資,團隊也能獲得北醫、秀傳兩大醫療體系的臨床資源,並有涵蓋專利,法規、投資人、產業界專家、醫師等業師群協助新創成長與拓展到海外市場。
海外布局首重「在地化」、「風險意識」、「專利佈局」
(攝影/賴俊睿)
最後也邀請到李宗勳、邁特創新基地戴憶帆執行長、北醫生醫加速器副執行長易詩恩、台灣天使俱樂部黃沛聲律師等專家進行專題討論,共同分享與新創公司交涉過程中,觀察到的跨領域問題。
李宗勳表示,醫療朝向電子化發展,在場域中就會涉及工程人員、醫事人員,但最常碰到的即是「隔行如隔山」的問題,以至討論最終都沒有結論,他建議需要有一位跨領域經驗的專家,從中扮演關鍵角色去協調。
戴憶帆則分享,新創公司要成功,不能只專注技術,更重要是產品能做得出來,並在好的商業模式下,把產品賣得掉,這其中只要缺少一個環節,產品失敗的風險就會提高。他也強調,醫療產品是高度信任感的用品,其是「在地化」與「風險意識」非常高的產品別,因此新創要往海外布局時,都必須要事先準備。
黃沛聲則表示,新創不是一個產業別,是每個產業從小變大的過程,「成長」就是其唯一的路。他指出,不管是藥或醫材,從發明者、製造者、通路商再到消費者,產品都高度受法律的規範,因此新創應於早期在有「想法」時就先布局專利。對於走向國際化,他從過往經驗觀察,市場的選擇會吸引到不同的投資人,對於資源有限的新創來說是有其取捨,因此需要多方考量。
易詩恩指出,新創公司必須要校長兼撞鐘,從技術開發、市場分析、建立商業模型到銷售布局,大小事情都需要自己處理,但這些都是不同的專業領域,因此,當未來加入不同背景的成員時,溝通協調更是重要,也是創投最重視的團隊人格特質、互信互動。此外,他也建議,醫師陪跑對新創來說十分重要,才能了解臨床端的需求與思維。
(報導/李林璦、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