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 空氣中都是生技的味道
Novalia Pishesha說自己2007年高中畢業後幸運地申請到一筆獎學金,前往美國展開大學生活。
2012年她先在加州大學取得生物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得到MIT生醫轉譯大師Harvey Lodish指導,取得MIT生物工程博士學位,接著又被選為哈佛大學研究員協會初級研究員,並在波士頓兒童醫院、麻省理工學院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受Hidde Ploegh指導。
此次受邀來台,她認為在生物科技發展動盪大的環境中,台灣生物技術的發展並未後落太多。
回憶2012年,還在攻讀博士的她,發現學長姐們畢業後一半會進入業界,一半會選擇留在學術界,選擇較為單純。
但到2018年後,波士頓的生技聚落成熟,隨時隨地都可聽到有人在談論生物技術相關的交易,這個趨勢也改變學生的職涯選擇,更多畢業的學生嘗試創立公司或是到生物技術創投工作,她自己也在這個創業滲透壓甚高的環境中,成為生技創新創業的一份子。
開發工程化紅血球 供自體免疫疾病患治療曙光
她也強調,自己對「改善人類疾病」的初衷並沒有改變,她分享自己博士班與Harvey Lodish的研究主題,是針對自體免疫疾病的工程化紅血球與其應用。
自體免疫疾病是一種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因而侵犯自體組織器官所造成的疾病,好發於女性,有超過80種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但事實上,目前相關的免疫製劑藥物或生物製劑,都無法完全滿足病患的需求。
她舉多發性硬化症(MS)為例,該疾病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細胞髓鞘,當前的免疫製劑除了會消滅致病的髓鞘特異性T細胞(Myelin-specific T cells),但也會攻擊其他T細胞,副作用較高。
因此,如何保持其他免疫系統完好無損,成了她和Harvey Lodish的研究目標。她的研究重點是利用攻擊細胞的抗原胜肽以重新訓練免疫系統,但為了解決抗原胜肽容易降解與輸送等問題,他們選擇能在全身輸送的「紅血球」作為載體,並透過轉肽酶介導(Sortase-mediated)的修飾技術將其表現在紅血球上。
在MS動物模型中,Novalia Pishesha看到巨大的成效,這項開創性的研究,不只獲得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的研究經費支持,其結果發表在PNAS期刊。這項技術的數據也於Harvey Lodish公開演說時,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並將該技術技轉授權、創辦Rubius Therapeutics。
Novalia Pishesha說,Harvey Lodish即使是教職,但創辦過多家公司,因此總是提供準確的想法與建議。Novalia Pishesha形容自己這幾年的研究生涯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這些經驗也成為她日後成立公司的養份。
鎖定羊駝奈米抗體 開發免疫調節平台
不過,有今天成就Novalia Pishesha也心繫自己的家鄉——印尼和其它發展中的國家,因此她也希望創造出「一次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療法」。
在Hidde Ploegh實驗室,她嘗試利用一種來自羊駝衍生的單域抗體片段(VHH),創造獨特的免疫調節平台技術。Novalia Pishesha表示,VHH是當前最小的天然抗體片段,其分子量是傳統抗體的1/10,親和力和特異性與傳統抗體相當,在人體中毒性也低,此外,VHH在大腸桿菌(E. coil)中就能生產,是易於製造與基因工和化學修飾的抗體,有非常大的治療優勢,也符合她開發藥物的目標。
Novalia Pishesha建立的VHH免疫調節平台技術,也成功應用在不同適應症,包括:MS、類風溼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等,在動物模型中都已觀察到良好的成效。
善用資源 將資源放在刀口上
隨著發表的數據、申請的專利越來越多,Novalia Pishesha決定與Harvey Lodish和Hidde Ploegh在2022年創立Cerberus Therapeutics。她也體認要經營一家公司不能只有單一平台、技術,因此她開始向外聘請財務長(CFO)與技術長(CTO),並開始募資籌款。
Novalia Pishesha分享,公司在進行募資籌款時,最好不要用同一份簡報對所有投資人募資,可依對象如:天使投資人、創投、基金會、藥廠、政府計畫,準備不同的簡報。
她表示,自己在募資過程中也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因此不要害怕失敗,Cerberus最終還是獲得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和Sherpa Healthcare Partners的投資。
Cerberus如願募得資源,但Novalia Pishesha仍需將資源做有效分配,她優先選擇邀請更多科學顧問、法規顧問、董事加入,並進駐LabCentral孵育器,以節省實驗室設備的花費。
她也表示,Cerberus接下來要進行A輪的募資,並開發更多自體免疫疾病療法,歡迎聽眾持續關注。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