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傳醫療體系鏈結國際投資人、醫材大廠 建構智慧醫療新創生態系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7-2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秀傳醫療體系鏈結國際投資人、醫材大廠 建構智慧醫療新創生態系
昨(26)日,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開幕首日,秀傳醫療體系於南港漢來大飯店舉辦「全球醫材投資家交流晚宴研討會」,邀請到國內外大廠、創投與新創公司匯聚一堂共同交流,如達文西系統的直覺公司(Intuitive)醫療長James Wall、國際創投SANTÉ Ventures合夥人Dennis McWilliams、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創業管理主任Stephanie Marrus、美商Amed Ventures(亞美登醫療創業投資基金)執行管理合夥人戴元瑋(William Tai)等專家,以及5家知名醫療新創上臺分享國際拓展經驗,包含久方生技、鈦隼生物科技、醫乘智慧、聿信醫療、巨暘醫療器材。
 
此次更邀請到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鐘熙、生物科技產業協會祕書長林治華、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美國在台協會商務官Christian Koschil、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北醫大校長吳麥斯、秀傳醫療體系執行長黃靖媛、臺灣醫材公會、IRCAD、醫揚、比翼加速器、北醫加速器、苡樂創新平台等專家共同與會交流。
 
同時也邀請5家知名醫療新創競逐最佳潛力新創獎並幫助其橋接更多國際鏈結資源,包含開發高階微創手術器材的久方生技、研發腦部導航機器人的鈦隼生物科技、提供醫療AI解方的醫乘智慧、開發AI聽診器前進美國市場布局的聿信醫療,研發全球唯一開放性葉克膜的巨暘醫療器材;經現場各位專家投票後選出久方生技為最佳潛力新創獎。
 
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表示,期望臺灣醫療在全球的智慧醫療掌握重要關鍵地位,在2021年成立創投基金和建立「醫院─創投—新創生態系」,鏈結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IRCAD Taiwan)的國際醫師社群,培育新創團隊快速成熟並進入國際市場,為加速醫材新創產品的開發和上市,調度靈活的資金與臨床資源,希望加速新創公司溝通效率及執行動能,使臺灣醫療新創快速站上全球舞臺。
 
秀傳已成功投資了30家醫療新創公司,帶領新創醫材與CDMO平台到國際市場成熟發展。同時,秀傳醫療體系也與北醫及比翼加速器形成醫院創投聯盟,彙集北醫一校六院豐富的臨床和研究資源,加速新創團隊產品臨床和商業模式驗證,並投資有潛力的團隊。
左起:美商Amed Ventures執行管理合夥人戴元瑋(William Tai)、國際創投SANTÉ Ventures合夥人Dennis McWilliams、達文西系統的直覺公司(Intuitive)醫療長James Wall、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攝影/李林璦)

醫材大廠內部創新、併購並行 臺灣有望切入全球高階醫材CDMO供應鏈

James Wall表示,大公司與新創之間在研發創新技術上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一樣需要從了解未滿足的臨床需求開始,並從中找到市場機會並制定一個列出各種成長阻礙的計畫,且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
 
James Wall認為,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內部有機式創新(internal organic innovation)是提升企業價值的驅動力,但是當無法做到時,就需要透過收購來達到企業成長。
 
James Wall提到,收購並不複雜和困難,同樣是回到發展創新技術的基本面來看,臨床需求在哪裡,以及市場在哪裡。
 
Dennis McWilliams則呼應表示,大公司的內部創新傾向在自身擅長的領域中進行創新,因為若要產生真正的顛覆式創新,通常必須來自於外部,而顛覆式創新也可能會改變目前市場型態,可能反而與大公司現有市場衝突。
 
Dennis McWilliams表示,Santé Ventures專注於投資早期階段的新創公司,總共投資了85家新創公司,主導其中23家公司的投資案,已有12家公司成功退場,平均投資1000萬美元。
 
Dennis McWilliams指出,投資人最看重的還是新創被併購或首次公開發行(IPO)退場後獲得收益的潛力,以及技術是否能對患者照護具有價值。此外,Santé Ventures非常重視投資的各階段資金,需與該公司所開發產品的里程碑相匹配,因此,在投資外,也會引導新創一步步實現里程碑。
 
對於該如何讓臺灣成為全球創新生態系的一部分,戴元瑋表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市場,幾乎全球前十大醫材公司都是美國公司,也因此臺灣醫材領域公司的基本面若能與國際市場對接、擁有國際市場的成長動能,不僅對Amed Ventures來說,投資的效果可期,也能為公司的經營團隊、股東和投資人帶來回報。
 
戴元瑋表示,臺灣發展高階醫材CDMO的機會很大,臺灣在半導體、ICT產業方面有很高的滲透率,在醫材領域也應該同樣可行,不過,醫材產業在產品規格上面,不像資通訊產業有一套技術標準規範,而是各家公司針對同一個疾病應用,運用自己的獨門技術來制定產品規格、提出解決方案,若臺灣能與大廠建立良好合作夥伴關係,便能切入全球生態系與供應鏈。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