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北醫、秀傳強強聯合! 19家新創登場 跨越AI、器官晶片、微創手術、IoMT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7-2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比翼、北醫、秀傳強強聯合! 19家新創登場 跨越AI、器官晶片、微創手術、IoMT(攝影/李林璦)
昨(27)日,比翼生醫、秀傳醫療體系、臺北醫學大學在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期間舉行「TMU x BE x SCHS Demo Day」,匯聚來自9國、19家橫跨Medical AI、器官晶片、微創手術裝置、穿戴裝置和醫療物聯網(IoMT)領域的傑出新創展示其創新成果,並邀請新創生態系的國際創投、藥廠、知名專家探討新創企業在醫療領域所面臨的困難。
 
本屆Demo Day網路人氣獎(Netizen’s Choice Award),由博想醫學科技獲得;短講崛起新星獎(Pitch Rising Star Award),頒發給博鑫醫電、博想醫學科技兩家新創。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致詞表示,北醫大、比翼和秀傳皆相當致力於讓生醫新創科技確實落地,北醫大從歷史悠久的堅實醫療和教學經驗出發,比翼則是在政府成立TTA初期就支持的加速器團隊,秀傳也在旗下9家醫院的營運下,除了提供醫療服務,更成為新創科技的試驗場域;三單位跨學校、投資方和醫院的合作,可說為臺灣營造新創生態系帶來很好的示範。
 
許增如也表示,政府也會持續努力和業界合作,期望讓生態系更強大,並讓這些新科技能實際造福病人。
 
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處長葉至誠表示,新創公司是國家創新的驅動引擎,我們需要更多給新創展示商業點子的舞臺,也很高興看到北醫加速器成立4年迄今累積的豐碩成果。他也提及,此次Demo Day有19家團隊共襄盛舉,相信這樣的活動能夠為這些前瞻新創,鋪出一條通往世界廣闊市場的大道,也讓來自海外的新創看見臺灣的活躍表現,進而來臺尋找新的契機。
 
臺北醫學大學事業長蕭育仁表示,從2020年成立北醫生醫加速器開始,北醫透過一校6院的研發與臨床資源,協助臺灣生醫新創發展,豐富的臨床資源也吸引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法國、印度等國家的新創加入北醫生醫加速器與臺灣醫院合作,這也在在顯示經過疫情後,臺灣生醫的創新已經成為國際合作的首選。
 
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表示,2019年與比翼展開合作是秀傳從醫院跨入創投的轉捩點,在協助新創的過程中,也深刻體會到將科技導入醫院並不容易,秀傳將持續推動創新技術落地醫院,並同步精進醫療品質、數位轉型,期望能帶領新創邁入下一階段。
 
比翼生醫執行合夥人陳彥諭指出,過去一年國際募資環境很艱難,雖然面臨這些挑戰,因為有大家共同努力,讓臺灣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對於臺灣來說這一年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比翼已經與新創攜手走過7年,從加速器到與北醫、秀傳合作創建臺灣首檔醫院創投基金,未來將持續實現「Gateway to Asia」的願景,協助新創從臺灣出發拓展到亞洲,尤其是進攻日本市場。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也在閉幕時表示,相較於六個月前這些新創公司剛加入加速器時,今天的活動看到所有公司都明顯成長、產品進度也持續推進,相當讓人印象深刻。他也認為,北醫體系6家醫院結合秀傳體系9家醫院,可說是生醫新創最佳的試驗沙盒,希望他們能一起讓臺灣新創圈,成為國際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座談特別邀請新創生態系的知名專家探討新創企業在醫療領域所面臨的困難(攝影/李林璦)

專家解析新創募資寒冬 籲大廠、新創、醫院攜手建生態系

 
而如何因應全球景氣下持續創新?此次座談特別邀請新創生態系的知名專家探討新創企業在醫療領域所面臨的困難,包含阿斯特捷利康(AZ)全球區域合作創新中心主任Nipun Jain、矽谷生醫創投Panacea Venture創辦管理合夥人James Huang、國際創投Santé Ventures創投合夥人暨Santé Accel執行長Ashley Seehusen以及秀傳醫療體系秀傳紀念醫院名譽院長李佩淵等,並由北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與專家們共同討論經濟政策和地緣政治如何影響全球經濟與各地區的波動態勢,以及如何透過合作和夥伴關係來克服挑戰。
 
矽谷生醫創投Panacea Venture創辦管理合夥人James Huang介紹,Panacea Venture投資對象60%為美國、15%為亞洲,並以A輪的早期投資為主力、公開發行市場為輔,積極與全世界的研究機構合作成立新創。
 
他指出,2023年國際生醫新創募資市場面臨嚴峻寒冬,雖然新藥公司募資受影響較小,但對醫材診斷公司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困境,即使是已經進入或完成臨床驗證的新創也難倖免,許多大公司也等著併購這些年輕公司。然而有趣的是,臺灣反而在這股趨勢中成為全球生技照護募資市場的亮點。
 
Ashley Seehusen表示,Santé是美國專注於投資創新醫療技術、健康技術和生技領域新創的創投和加速器。Seehusen指出,「面向臨床未滿足需求開發」是生醫新創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且在面對醫院、病人、投資者等利害關係人時,需妥善計畫與各方溝通的策略,並建議事先規畫在每個募資階段期望取得的資金來源。
 
Nipun Jain指出,AZ的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絡(A.Catalyst Network)致力於為亞太地區、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國家打造創新生態系。他認為,無論是任何創新醫療科技或生物技術都必須先定義出具有市場的臨床問題,接著可讓大公司與新創攜手,從現有方案開發出創新解方,AZ在臺灣與惠康生活科技(Health2Sync)及醫守合作,建構糖尿病與肺癌管理平台。
 
李佩淵表示,在面對經濟低迷的市場,要保持創新、投資未來有潛力的新創非常不容易,秀傳與北醫在維持提供優異的醫療服務下,持續與比翼攜手打造生醫新創生態系,期許未來能有更多的大學醫院與私立醫院與他們一起合作,為臺灣的新創挹注更多臨床資源。


 本屆Demo Day網路人氣獎(Netizen’s Choice Award),由博想醫學科技獲得(攝影/李林璦)
 

19家海內外新創登場!Medical AI、微流體、微創手術、穿戴裝置和IoMT

 
本屆「TMU x BE x SCHS Demo Day」從30幾個國家的新創中,評選出19家優秀新創入選「 Proof of Clinical Evidence 」加速器計畫,有47%團隊來自海外,以領域分類來看,高達74%新創為醫療科技(Medtech)領域,團隊有32%正在進行pre-A輪募資,32%進行A輪募資,團隊均成功媒合到相關科別之主任及專科醫師直接給予指導與建議,更有團隊已成功完成醫院採購流程。
 
日本Anaut Inc.開發輔助外科手術醫師進行手術的人工智慧(AI)視覺工具,藉由在螢幕畫面上為重要結構與器官標示顏色,減少醫師因誤認造成的手術併發症。
 
優化生技(Auspex)聚焦於癌症治療輔助檢測,透過基因體分析檢測組,分析腫瘤特性,協助選擇潛在最佳的個人化治療,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
 
韓國MedySpaiens針對新生兒的遺傳疾病診斷需求,開發遺傳變異分析解決方案,幫助醫師與家長及早發現孩童罕見疾病,並獲得韓國政府的支持。
 
博想醫學科技(Pulxion)運用非侵入式AI影像技術評估頸動脈狹窄,首發產品「博速測」(PulStroke)為腦中風的早期篩檢,提供快速、標準化、成本效益高的技術解方。
 
瑟鎂(SurgMate)針對快速崛起的微創手術趨勢,開發沉浸式微創手術模擬訓練工具,目前已開發出消融(ablation)及心血管手術的實做訓練平台,此外也提供教學道具組之委託開發製造(CDMO)及教育內容的服務。
 
日本F.MED開發微創手術輔助機器人,透過搭配顯微操作器的機器手臂系統,重現手術醫師在操作端執行的精細動作,增加準確性的同時減少晃動,增加手術成功率。
 
千淥科技(FlumiLab)開發了於一款「無標記生物光子技術」,能用於直接分析血液等生物樣本,為一種快速、易於操作、成本效益高且可提供分子級訊號的技術,未來以B2B銷售為目標。
 
睿谷科技(RealBone Technology)運用專利表面處理技術,開發創新的生醫陶瓷人造骨移植材料「可吸收注射式人工骨替代物」,並與臺大、北榮、國泰、高醫、秀傳等醫院合作,正計畫進入臨床階段。
 
來自印度的Neodocs,開發出一系列提供健康管理功能的系統,包括泌尿道健康、腎臟疾病照護高齡照護、孕期照護等,系統中整合各項檢測數值、追蹤功能、衛教資訊等,協助用戶居家健康管理。
 
NousQ研發了一款針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持式機器人設備「CLiKX」,該設備能解決目前手術器械繁雜的問題,僅需輕按一下就能讓醫師輕易在診所進行手術,並可自動抽吸分泌物。
 
由陽明交大教授陳冠宇成立的久浪智醫(Anivance AI),開發出已建立多種呼吸道疾病模型的肺部器官晶片,結合AI技術,能用以加速藥物開發。該技術已獲得11項專利,久浪也加入了莫德納(Moderna)的新創輔導計畫。
 
利優生醫(AeproMED)透過先進的氣溶膠技術,整合生物訊號檢測,開發出智能型霧化給藥器裝置系統,適用於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博鑫醫電(Broadsims)專注於開發「5G多參數生理監視器開發者平台(PDK)」,該平台能夠持續擴充不同的監測功能,其TeleTouch® T320系統也已在今年六月取得衛福部食藥署(TFDA)醫材核准。

諭泰生醫運用微機電、微流道與細胞培養打造創新器官晶片,可在晶片中重現患者肺腫瘤環境,並正在開發模擬肝小葉的器官晶片,未來可有望應用於藥物的毒理測試,幫助加速藥物開發,不僅有望降低30%藥物開發成本與20%時間,也將進攻因FDA現代化法案2.0上路而成為新藍海的器官晶片市場。
 
奈捷生物科技開發出FOPPR光感測生物指標檢測儀器及晶片,比傳統ELISA 檢測方式相比準確1000倍,瞄準阿茲海默症檢測中未滿足的市場,解決現行檢測高達75%阿茲海默患者未被檢測出來的痛點。
 
來自義大利的Approxima,開發創新的經導管三尖瓣修補術(percutaneous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來重塑右心室,解決造成三尖瓣逆流的根本原因─—右心室擴張,目前已在臨床前試驗中驗證效果。
 
InVenis Biotherapies是北醫大與法國里爾大學共同成立的法國衍生新創公司,其透過製備血小板裂解液開發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創新療法,正在募資500萬美金,期望於2027年展開臨床一期試驗,此外,也正運用血小板裂解液開發急性與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療法。
 
矽響先創科技致力於運用AIoT和各式微感測裝置,整合人們外在運動及身體內部的感測資訊,提供AI分析後的整合資訊,建構運動與健康管理平台,例如「物聯網智慧鞋墊感測器」可蒐集使用者的足壓、重心、運動狀態及熱量消耗等資訊,並透過App即時回饋分析資訊,協助使用者達成多樣化的運動管理目標;「物聯網穿戴式聽診器」可全天候即時感測心音,當成運動過程的心率歷程變化紀錄小幫手。

(報導/李林璦、巫芝岳、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