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創新創業團隊REUNION:創友會

創業關鍵在「心態調整」! 捷絡生技共同創辦人張大慈:拓展外部資源 共創多元商機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10-1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教育部創新創業團隊REUNION:創友會。(圖:主辦單位提供)  
9月28日,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司指導、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及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共同主辦「教育部創新創業團隊REUNION:創友會」,邀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捷絡生技共同創辦人張大慈,以智慧大數據之應用:學術研究與商業經營的思考轉化為題分享。

(圖:主辦單位提供) 

張大慈:新創公司應把握外部資源 拓展多元商機

 
張大慈是前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教授兼所長、捷絡生技共同創辦人,擁有30年蛋白質工程、醣科學研究以及產學合作的豐富經驗。在清華大學任職期間,她長期領導師生進行跨國及跨領域的產學研醫合作,並且建立智財技轉與管理機制,積極協助教育部推動醫藥生技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育工作,參與經濟部科專計畫審查及科技部價創計畫的執行,並推動校園新創事業。
 
她指出,生醫產業的生態系統是由學研機構、臨床機構、研究中心、產業、醫院和投資人等多方角色組成,這些角色在其專業領域內各司其職,但在某些功能上也存在重疊。
 
她指出,「學研機構」是許多創新技術的來源,當這些技術要技轉商化時,需要「產業」來接棒,而產業又需要與「醫師、醫院」高度結合,以產出臨床數據進行概念驗證,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的參與也至關重要,他們提供資金支持,協助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張大慈也表示,不是只有產業才有募資需求,教授為了研究、教育,也需要透過寫計畫,向國科會、教育部等單位募資。
 
創辦捷絡後,捷絡雖然曾獲得教育部創新創業競賽獎,一路也獲得許多貴人相助,但是為了將產品與現行醫療流程銜接,進行各項細節的完善時,需要更多資源支持。
 
她也分享捷絡在打造創新次世代數位病理平台上的經驗,首先掌握國際上3D數位病理缺口與人工智慧(AI)發展趨勢,因此捷絡將3D與AI技術結合,在開發出產品後,便通過參展、經營客戶關係及與國際關鍵意見領袖(KOL)互動,並與企業夥伴展開合作,一方面找出多元商機,另一方面則持續精進產品。
 
從成立自今,捷絡也累積許多里程碑,包括:2022年與英特爾(Intel)、台灣羅氏診斷成立數位病理產業聯盟、2022年獲選百靈佳殷格翰(BI)生醫新創獨角獸Grass Roots支持計畫、2024年入選梅奧診所(Mayo Clinic)加速器,以及數位病理影像平台,在今年1月取得衛福部食藥署(TFDA)第二等級軟體醫材許可證等。

(圖:主辦單位提供)  

創業路上「心態調整」至關重要

 
演講後的專家座談,邀請經濟部新創圓夢網創業計畫馮志峯顧問、蘇菲營養生化項益容資深顧問、矽基分子電測褚家容執行長、海大生科系林翰佳教授、台灣產業創新發展協會顧問王伯馨品牌策略顧問暨三創研究專家、康定股份有限公司郭義松董事長,從不同領域方向,分享創業與募資的經驗。
 
項益容表示,許多從學研實驗室成立的新創公司,通常對財務上的權利與義務缺乏明確的規劃與討論,導致當公司開始盈利或遇到財務困境時,容易出現內部爭議,建議新創公司,與財務相關的規劃進行充分且清晰的溝通,以避免未來可能的糾紛,確保團隊的長期穩定發展。
 
褚家容則認為,把投資人答應的事情一件一件落實完成,不僅能夠建立良好的信譽和口碑,還能讓投資人更信任團隊。當投資人看到新創團隊表現出色時,往往會主動將團隊介紹給其他人脈,進一步擴展資源和合作機會。
 
王伯馨顧問指出,學生創業最大問題在於缺乏資源,老師創業的挑戰,在於心態的轉換,老師在台灣社會中通常擁有很高的尊重,但當他們轉變為企業家時,則需要面臨角色的巨大變化。有些老師在將自身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專利後,往往就停下腳步,不再參與後續的業務運營,因此他們更需要將經營管理等專業知識交由其他人負責。
 
經濟部新創圓夢往創業計畫馮志峯顧問分享,「人」與「財」是投資人最關注的要點。在股東協議書中,是否能有效預防未來的利益紛爭是關鍵,同時智慧財產是否持續更新,並隨市場狀況進行調整也是重要的考量點。他也觀察,新創團隊常喜歡將估值抬得很高,此容易導致下一輪投資難以進入,進而讓公司陷入困境。
 
郭義松顧問則表示,創業的路上,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郭顧問提到,自己工程背景出身,工程師的思維模式在解決問題時很有幫助,但過於僵化,總是將事情看成「不是0就是1」,便容易錯失最佳時機。因此,他強調,創業者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保持靈活性,才能在多變的創業環境中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