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生技醫藥市場變化,例如奈米藥物、新型材料、主動標的載體、共伴式治療及精準醫療等各項技術的迅速崛起,為了增加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工研院日前舉辦一場國際創新藥物制放研討會(IADDS)。
特別規劃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精準醫療和奈米化劑型技術三大主題,邀請美國、瑞士、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和台灣等22位知名專家學者,發表最新的研發成果。
面對生技新藥龐大的開發成本及失敗風險,經由開發新的藥物傳遞,改變藥物給藥途徑,不僅可以降低產品開發成本,也能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時程,因此,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藥廠投入開發的重點項目。
大師齊聚 發表藥物傳輸未來方向
與會專家均為此領域的一時之選,探討最新藥物傳輸態樣、技術研發應用進展,商業策略及精準醫療藥物在市場的問題。
Jacky Ying是第二次參加IADDS會議,他分享多年的研究成果,例如血糖應變的Insulin奈米顆粒遞送系統、技轉到台灣發展的兒茶素奈米微粒MNC技術、polyimidazolium salts作為抗菌微粒、取代未來動物毒性試驗的微流體體外安全性生物反應器等。
任職於東京大學生物工程系,同時也是公益法人川崎產業振興財團奈米藥物開發中心(Innovation Center of Nanomedicine, iCONM)客座研究員的Horacio Cabral教授。師承國際知名學者Kazunori Kataoka (東京大學教授及iCONM執行長),本身專精於以高分子微胞(polymeric micelles)作為奈米藥物傳遞系統,對惡性腫瘤靶向傳遞抗癌藥物及造影試劑的研究。他特別提到奈米藥物與癌組織間的交互作用、影像診斷及癌症治療的最新應用成果。
擔任美國堪薩斯大學藥學系教授、視力研究中心主任的Ashim K Mitra,在眼藥傳輸技術開發有超過30年的經驗,包含:主動標的藥物載體、奈米微胞藥物載體、長效釋控載體與細胞傳輸的藥物載體等,相關領域的著作達360篇學術期刊論文、725篇學術會議發表與10件美國專利,更有多項技轉產品及上市藥物。此次特別分享開發眼睛用藥奈米劑型的眉角。
建立奈米技術產品特性評估機制
NIH首席科學家,同時擔任奈米技術特性分析實驗室(Nano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 Laboratory, NCL)免疫學部門主任的Marina A Dobrovolskaia博士,專注於建立各式免疫學分析方法,針對奈米颗粒系統和奈米技術配方的藥物及顯影劑,進行免疫安全性評估。
Dobrovolskaia表示,該團隊已開發出可應用於體外/體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