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1)日,國科會轄下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宣布,已與法國原子能暨替代能源總署(CEA)轄下之電子暨資訊技術研究室(CEA-Leti),於臺灣時間4月10日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以雙邊工作坊深化技術交流。
另一方面,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也攜手國研院,於4月7日在巴黎辦理「臺法雙邊器官晶片科學論壇」,期能結合法國在基礎醫學實驗與我國在半導體、儀器技術的專長,建立實質的合作研究計畫,並將我國的生物晶片技術推展至歐洲。
國研院表示,CEA-Leti是法國最重要的電子資訊研究單位,專精於微電子和奈米技術應用。國研院與CEA-Leti未來將在半導體、生醫、光學技術等領域共同舉辦工作坊或研討會,並進行人才交流互訪,期能促進雙方實質技術交流與研究合作。

國家實驗研究院蔡宏營院長(右)與法國原子能暨替代能源總署電子暨資訊技術研究室(CEA-Leti)CTO Jean-René Lèqueypes(左),於CEA-Leti法國總部簽約。(圖/國研院提供)
而在「臺法雙邊器官晶片科學論壇」中,Inserm與國研院邀集臺法雙方各12個具藥物開發應用潛力、且已完成概念性驗證或雛型品開發之研究團隊,共同辦理,就生物材料(Biomaterial)、感測器與影像(Sensor and Imaging)及多功能器官晶片(Multicomponent & Multifunctional OoC)三大主題交流討論,期望透過成果媒合,促成合作研究的機會,加成雙方研發優勢。
國研院強調,器官晶片是國科會與法國高等教育暨研究部於2024年臺法科學研究會議中列出的合作項目之一,是全球最受矚目的活體動物替代方法,可在實驗室重建器官內部的結構與環境,應用在藥物毒性或副作用的測試、藥物功效的測試與篩選,甚至是直接運用於個人化醫療策略的輔助評估。
此次參與論壇的臺灣團隊,來自國科會生科處專案補助之「動物實驗替代科技研發計畫」,以及國研院的「器官晶片多元驗證平台」,包括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庚醫院,以及國研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原國家實驗動物中心)與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原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