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微生物體產業起飛 學者跨出校園新創 首重團隊、產品聚焦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1-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微生物體產業起飛 學者跨出校園新創 首重團隊、產品聚焦
報導/李林璦
 
今(16)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論壇六以「微生物體新創及創投觀點」為主軸,首次在論壇中帶入新創與創投概念,特別邀請產學研鏈結中心(Taiwan Startup Institute, TSI)創業加速器執行長楊涵淳、台杉投資生技基金事業處投資經理陳宣甫,分享新創公司的成功法則與分析微生物體學公司的產業發展趨勢。


 產學研鏈結中心創業加速器執行長楊涵淳(攝影/李林璦)

楊涵淳:學者走出校園新創 首重團隊、產品聚焦

 
產學研鏈結中心創業加速器執行長楊涵淳表示,該加速器是由科技部價創計畫衍生的國家級加速器,提供價創計畫的團隊,從新創專業訓練課程、商業模式建立、專利、財務及股權規劃到鏈結海內外資金及合作機會等,盼能將台灣生技的深厚研發能量商業化。
 
楊涵淳指出,矽谷可以成為新創聖地是由於其特殊的生態系,但每個地區都應有自己不同帶動新創生態系的方式,目前也觀察到台灣政府在建構新創生態系上不遺餘力,主要作為四大角色:媒介者(引進國際加速器、帶台新創出國參展)、環境建構者(鬆綁法規)、資源提供者(提供育成資源、場域空間,如TTA、T-HUB)、投資者(國發基金)。
 
楊涵淳提到,價創計畫為鼓勵更多學研單位投入新創,包含:放寬主要技術提供者的持股上限、緩課所得稅且可擇低課稅、可擔任衍生新創公司董事職位、協調42家執行機構修改法規,共修改57條執行法規(衍生新創公司辦法)等,成為學者創業最好的利基。
 
也因此激勵了學研機構參與新創,從2017年至今,申請團隊數達852家,獲擷取團隊達121家,已成功對外募得首輪資金團隊數達28個,共對外募資金額達新台幣26.9億元。
 
楊涵淳指出,新創公司有幾大成功因素,最重要的是團隊,其次為領域專業知識,此外,有產業連結與人脈對於新創公司也非常重要,接著是市場需求、行銷、市場規模、商業模式等等,也勉勵新創公司要有不怕被拒絕的毅力。
 
他表示,最常見的學者新創公司失敗因素為,技術沒有準備好商業化、產品不夠聚焦,創業需要聚焦把一兩件事做到最好,才有成功的機會。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事業處投資經理陳宣甫(攝影/李林璦)


陳宣甫:微生物體學產業起飛 看好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應用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事業處投資經理陳宣甫表示,創投(VC)是一個成功率很低、回報很高的行業,若投資的新創公司每一項成功因素都達到80%,其成功的機率也還是只有17%。
 
陳宣甫指出,在投資裡,投對產業是最重要的,俗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因此跟著趨勢走,可以降低投資的風險。
 
陳宣甫認為,微生物體學現在正是趨勢,將與以往基因定序產業的起飛情形類似,但現今微生物體學有更多、更好的工具可使用,相信未來發展將無可限量,不過,未來也有可能會面臨到法規、健康保險的問題。
 
陳宣甫表示,全球受到創投投資的微生物體學公司中,美國的公司數量是第一多,第二為法國,而美國中又以加州最多家、麻州第二。從2013年開始,微生物體學公司在A輪募資的金額開始變多,到2014年,B、C輪募資的金額也開始成長,顯示大家開始重視微生物體學,但能夠IPO的仍然不多。
 
而從各微生物體公司發展的方向來看,目前以專攻腸道發炎性疾病、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為最大宗,但陳宣甫認為,未來微生物體學在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上的應用會最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