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USOM)的科學家,成功設計出一種以腫瘤抑制蛋白p53為標靶的雙特異性抗體癌症藥物,此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同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Science Immunology》中,也各別刊登了其團隊以癌化T細胞和致癌基因RAS為標靶的雙特異性抗體開發,顯示此類新型標靶藥物,在癌症治療中的潛力。
由腫瘤學副教授Shibin Zhou團隊開發出的雙特異性抗體,一端可與突變的p53蛋白結合,另一端則與T細胞結合;且實驗已證實,在多發性骨髓瘤的小鼠體內,該抗體可有效刺激T細胞進一步殺死帶有突變p53蛋白的癌細胞,讓腫瘤縮小。
研究論文指出,雖然癌細胞表面能讓T細胞辨認的「p53胜肽-人類白血球抗原(HLA)複合物」密度極低,但此抗體能有效使癌細胞呈現出新抗原,而被免疫細胞識別。
在同樣於1日發表於《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另一篇論文中,該研究團隊則以導致淋巴癌的癌化T細胞為目標,他們同樣設計了一項雙特異性抗體,針對癌化T細胞的TRBV5-5或TRBV12兩特定區域作用。
該研究也證實,抗體可成功靶向T細胞受體(TCR)抗原,在淋巴癌小鼠細胞中,該抗體能有效殺死癌化的T細胞,且不會影響健康T細胞。
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教授Jon Weidanz也在《Science》的社論(perspective)中指出,相較於如CAR-T免疫療法等藉由對T細胞進行改造的療法,利用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在不用針對病人一個個費時改造免疫細胞的情況下,也達到一定程度的個人化治療。
不過,他也提出雙特異性抗體療法的一些挑戰,包括因為這類藥物往往是小分子,從血液中排除的速度很快,因此可能須不斷給藥才能達到效果,而若是為了延長其半衰期而在藥物中添加其他元素,可能又會降低其藥效。
在該文中,Weidanz除了上述兩篇論文外,也提及另一篇由同一支團隊、同日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的論文。
該研究是以表現量通常很低的致癌基因RAS為標靶,開發出一項突變相關的新抗原定向抗體(mutation-associated neoantigen-directed antibodies),將其與靶向T細胞的抗體結合,並在人類肺癌和胰腺癌細胞中測試,證實這種雙特異性抗體,能有效破壞具有低量RAS突變的腫瘤細胞。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1/02/26/science.abc8697、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1/02/22/scitranslmed.abd3595、https://immunology.sciencemag.org/content/6/57/eabd5515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