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北生技獎」頒獎典禮

北市生技營業額達2305億、佔全臺63%!柯文哲:生技產業聚落逐步到位

即時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21-09-1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2021臺北生技獎」頒獎典禮現場攝影。(本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素有「生技奧斯卡獎」之稱的臺北生技獎,於今(11)日於臺北中信園區雅悅會館舉辦2021年度頒獎典禮,由臺北市市長柯文哲頒發總計600萬元獎金。今年有20家績優生技企業暨學研單位獲獎,其中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勇奪「技轉合作獎」金獎,精準生技獲「創新技術獎」金獎,台康生技拿下「國際躍進獎」金獎;今年新增設的「跨域卓越獎」金獎,則由愛因斯坦人工智慧(Deep01)公司奪得。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攝影/羅翊方)

 
臺北市長柯文哲致詞表示,在他2014年上任時,臺北市65歲以上人口不到14%,但今年將超過20%,顯見人口組成老化快速,高齡社會對於健康的需求也愈來愈強烈,將成為臺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利基。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生醫能量豐沛,共有8家醫學中心、20家擁有生物技術系所的大專院校;且截至2019年底,臺北市的生技公司多達555家,數量占全臺的25.8%,營業額達2,305億元,占全臺63%,如今,南港已成為生技產業聚落發展的核心之一,成功匯聚了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園區、衛福部食藥署等重要單位,未來也期待在臺北生技園區、連通隧道······等重大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攝影/羅翊方)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致詞表示,COVID-19疫情帶給臺灣的生技發展兩大啟示。第一是「扎實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他強調,今日的發展絕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是要放眼5到10年後;此外,生物科技也不只是單單生物學而已,更需要跨領域整合。例如,在疫情中拯救世界的mRNA疫苗技術,實際上不只是mRNA,更是化學、化工、免疫、生物工程學家累積20年的多方研究成果。
 
第二個啟示是「速度要快」。廖俊智表示,美國的生技醫藥產業速度感很強,因此成為抗疫科技的領先國,值得臺灣學習。不過,廖俊智也肯定臺灣在此次疫情中多有貢獻,快速組成學研合作平台應對疫情,例如中研院與慈濟合作的COVID-19抗原/抗體快篩技術,後來也順利推及到7個海外國家,展現臺灣研發實力。他期許,生技產業將能成為臺灣下一座護國神山,更能成為國家安全與國力的展現。


2021臺北生技獎審查委員會總召集人張正。(攝影/羅翊方)


2021臺北生技獎審查委員會總召集人張正表示,臺北生技獎18年來總計獎勵210件標的、頒發總獎金超過1億元,其中超過六成的得獎廠商已經成功上櫃或上市,顯示臺北生技獎成功發掘標竿企業、見證臺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張正表示,雖然疫情當頭,今年的參賽件數卻再度創新高,共有137家廠商報名。評審委員方面,主辦單位共邀集了28位涵蓋研發、財務、營運、智財、法律及創業投資等領域的專家擔任評審委員,經過資料審查、簡報問答、篩選討論等嚴謹流程、精選出34家,再複選出20家入圍得獎者。
 
張正也特別指出,今年除了原有的技轉合作獎、創新技術獎和國際躍進獎,為呼應生技醫療結合AI、物聯網技術的重要趨勢,特別增設了跨域卓越獎,期待藉此鼓勵生技產業進行數位轉型與升級。

(報導 / 劉馨香、吳培安)

★ 完整得獎名單,請見下篇報導:
2021臺北生技獎出爐!DCB、精準生技、Deep01、台康生技奪金獎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