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分析
- 產業名錄
-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 英文名稱: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DCB)
- 網址:https://www.dcb.org.tw/
- 成立時間:1984-01-01
- 發展階段:其他
- 地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1段130巷107號
- 資本額:1億5000萬元
- 代表人:涂醒哲
產業領域
D01學研機構
簡介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簡稱:生技中心、DCB )創立於1984年,是政府與民間共同捐助成立之非營利事業組織。生技中心創立宗旨為配合產、官、學、研各界,建構生技醫藥產業所需的重要環境設施、開發關鍵生物技術、培植延攬專業人才,以加速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為主要任務。
主要產品/服務
(1)執行國家生技產業政策專案
(2)支持國內生技產業的發展
(3)擔任學界與業界的橋樑
(4)推動國內生技產業與國際接軌
應用市場
生技中心以「生技產業最佳夥伴」自許,在我國生技醫藥產業價值鏈中扮演第二棒之「扶育加值」角色,承接第一棒學研界之新藥探索成果、引進國外之創新技術或先導藥品,經由本中心進行臨床前開發與加值後,再移轉至第三棒生技醫藥廠商,進而將研發成果導向商品化。本中心可透過技術引進、策略聯盟、合作研究、委託服務、技術移轉或成立衍生公司等模式進行合作,以充分整合運用生技研究資源,加速提升我國生技醫藥產業之產值,共創生技醫藥新價值,並向全球市場邁進。
相關文章
台北生技園區、生策會、DCB前進印度 探台印國際供應鏈商機
2025-02-25/記者 王柏豪
今(25)日,由台北生技園區發起,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DCB)董事長涂醒哲共同領軍的台、印生技產業經貿合作代表團,首站到達海德巴拉參加印度年度生技大展BioAsia,同時深入印度最具代表性的生技產業聚落GenomeValley參訪,希望在國際供應鏈正逐步從中國移往印度的機會中,開展台、印合作的國際供應鏈雙邊商機。 台、印生技產業經貿合作代表團首...
全球AI藥物開發公司激增3倍!DCB劉韋博:2024正為AI藥物第二波啟動年
2024-12-19/記者 彭梓涵
今(19)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NVIDIA、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TITA)主辦「生成式AI於新藥開發與精準醫療技術研討會」,在第一場AI新藥開發產業趨勢洞悉議題中,DCB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韋博、NVIDIA醫療生技解決方案架構師陳映嘉,分享全球AI藥物開發現況、及生成式AI技術如何驅動新藥研發與精準醫療的未來。劉韋博:2024年,正是AI開發藥...
台灣AI產業急追新加坡、韓國! DCB /BPIPO邀NVIDIA、產官學千人共聚 台灣生醫產業AI升級大會師
2024-12-19/記者 彭梓涵
今(19)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NVIDIA、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TITA)主辦「生成式AI於新藥開發與精準醫療技術研討會」,共吸引一千名參與者報名。此次活動聚焦四大主題,從全球AI新藥開發趨勢、AI新藥探索與靶點分析,再到AI驅動藥物設計優化、及AI如何重新定義生醫研究,邀請DCB、NVIDIA、中研院、國衛院、清華大學及多家AI醫藥領先公司...
推動疫苗產業升級!國衛院生物製劑二廠2028啟用
2024-11-25/記者 黃佳啟
近(22)日,台灣疫苗產業協會(TAVI)、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舉辦年度研討會,會中,國衛院宣布生物製劑二廠將於2028年正式營運,國光生技(4142)、醣基生醫(6586)、利統(1293)、啟弘生技(6939),也各自分享經驗、近期成果與拓展國際市場策略。 臺灣疫苗故事:技術、製程、挑戰、未來發展興全貿易總經理詹博文表示,希望打造臺灣供應鏈,破除國外價格過高、交期太長...
為下一場疫情預備!美BARDA、日SCARDA、泰國MoPH分享經驗
2024-11-25/記者 黃佳啟
近(22)日,台灣疫苗產業協會(TAVI)、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舉辦年度研討會,邀請到美國生物醫學先進研究開發局(BARDA)、日本先端研究開發戰略中心(SCARDA)、泰國公共衛生部(MoPH)等代表,分享各國在疫苗政策與當前疫苗使用現況,國衛院感疫所所長陳宜君也在會中分享了台灣在增強大流行應對能力的布局。 TAVI理事長何美鄉致詞表示,雖然我們對新冠肺炎(COVID-...
台日再攜手!DCB、樂天醫藥簽MOU共推癌症創新療法
2024-10-08/記者 吳培安
今(8)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宣布已於昨(7)日與日本樂天醫藥(RakutenMedical)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在臺灣及全球推動癌症創新療法的發展。DCB表示,該項合作協議涵蓋樂天醫藥以Alluminox™平台為基礎的光免疫療法的臨床前研究與臨床試驗的推動,以及加速在臺灣的商業化應用,未來雙方的具體合作項目與內容,將依據此MOU進一步討論。 樂天醫藥以Alluminox&tr...
2024/07/26《亞洲生技大展亮點》
2024-07-26/環球生技
TBMC首次參展秀美國韌力技轉成果、與CMIC簽MOU共進日本市場 今(26)日,台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宣布,首次參加BioAsia亞洲生技大展,將展示由美國韌力(NationalResilience)所導入的創新技術及實驗室,同時也展現自行研發的智能化製程管理系統。 TBMC執行長張幼翔表示,TBMC的誕生有多人的幫助,TBMC也努力達成大家的期待,在實際運作不到9個月的時間,完成PAD實...
涂醒哲:落實BTC結論 交給生技專業幕僚群
2022-09-21/編輯部
涂醒哲(曾任疾病管制局長、衛生署署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創會理事長) 國內年度生技界盛事「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於9月一連三天盛大舉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開幕致詞表示,台灣生醫產業營業額去年已突破7,000億,生醫「兆元產值指日可待」,彰顯出台灣生技產業在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下,每年都有顯著進展。今年BTC大會主題聚焦生醫結合智慧科技和資通訊產業,期待藉由強強聯手,共同提升台灣生技...
DCB周峰正建iPS QC平台 盼組國家隊
2021-06-21/記者 巫芝岳
鑽研開發「臨床級」iPS異體細胞,DCB轉譯醫學研究室周峰正博士的團隊與Allele、日本神戶FBRI密切合作,加速補足國內尚缺QC平台的空白。目前,也在與三總、馬偕、花蓮慈濟等醫院合作下,推展帕金森氏症、聽損細胞治療。撰文/巫芝岳自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將成熟細胞誘導為iPS細胞的技術後,雖然全球研發依然前仆後繼,但由於培養難度大、生產和品管(QC)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導致商業化仍面臨許多困境...
創業交流8/業師:生技新創甘少苦多 有效經營策略、增加外部連結對接市場事半功倍
2020-12-27/環球生技雜誌
創業交流8/業師:生技新創甘少苦多有效經營策略、增加外部連結對接市場事半功倍中央研究院『生技醫藥轉譯創新發展計畫(TSPA)』於109年12月09日(星期三)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C棟國際會議廳舉辦『生技創業的挑戰與展望-交流暨音樂會』系列二,由傑出的青年創業家與大家分享創業的經驗甘苦談,並於演講後安排一場業師座談會,由生技及創投界的重量級業師與聽眾們進行對談,期能為有志於生醫新創的同仁們帶來建議與啟...
創業交流1/業師:掌握產業鏈、創新製程 台灣生技創新將有前景
2020-08-26/環球生技雜誌
5位重量級業師,分享生醫新創經驗與見解。中央研究院『生技醫藥轉譯創新發展計畫(TSPA)』於109年8月20日(星期四)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C棟國際會議廳舉辦『生技創業的挑戰與展望-交流暨音樂會』,由傑出的青年創業家與大家分享創業的經驗甘苦談,並於演講後安排一場業師座談會,由生技及創投界的重量級業師與聽眾們進行對談,期能為有志於生醫新創的同仁們帶來建議與啟發。下半場壓軸登場的座談會,由中央研究院王惠...
林瓊:DCB攜手台大 運用AI輔助新藥開發
2018-11-30/環球生技
運用人工智慧在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是藥物開發領域的應用已然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新興領域,生技中心利用實驗室已建立創新藥物ADMET(吸收、分配、代謝、排洩和毒性)實驗數據建置資料庫,透過與台大資工所曾宇鳳教授合作,開發特定藥物研發ADMET性質之機器學習方法,未來透過AI虛擬篩選,可優化先導藥物篩選、提高先導藥物發現效率。生技中心藥物平台技術研究所林瓊副所長特別接受本刊專訪。
【徵才】DCB生技中心4~5月主打職缺:研究員
2023-04-28/編採中心
工作機會【藥品代謝動力組】副研究員【生物工程組】下游純化/分析方法開發_研究員【生物工程組】上游製程放大_副研究員【生物工程組】IVT製程放大研究員【商業發展暨行銷推廣組】藥物技術評估研究員/副研究員【蛋白質特性分析組】研究員/副研究員【生物工程組】副研究員(桿狀病毒/AAV病毒載體製備)1.操作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MS/MS)2.協助核酸藥物分析3.具細胞培養操作或流式細胞儀操作技術者為佳...
疫情免疫保健夯! 翻轉保健產業新「食」機
2021-04-15/記者 李林璦
新冠肺炎(COVID-19)雖衝擊全球經濟,但也帶動防疫概念產品的銷量大增。3月17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協同環球生技雜誌舉辦2021年首場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健康食品產業新「食」機,特別邀請到ITIS研究團隊的產業分析師呂雅蕙、佰研生化科技協理施明吉、葡萄王生技龍潭分公司總經理陳勁初、瑞禾全球生醫科技經理呂昭瑋、休斯生物科技商務拓展總監王上達等專家...
DCB「創新創業核心」 助力研究團隊挖掘CEO
2020-09-30/記者 劉端雅
生技研究團隊要將研究成果技轉,以實現商品化,應用到患者身上,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創業,更是困難重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旗下的創新創業核心(Innovation&EntrepreneurCore,IEC),協助研究團隊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助團隊快速創業。撰文/劉端雅 圖/DCB提供 DCB成立36年來,衍生(Spin-Off)出5家公司,包括:台康、尖端、昌達、啟弘和...
DCB +日本FBRI 助建立臺灣異體細胞治療SOP
2020-09-30/記者 巫芝岳
DCB前瞻計畫中,由周峰正和盧信霖兩位研究員分別帶領的「低免疫原性iPSC」、「異體CAR-T療法」研發團隊,以異體細胞治療為題,投入目前國內業界仍不易跨入的前瞻領域。在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FBRI)的協助下,兩團隊也期望習得日本十年來的發展經驗,為臺灣建立品管相關SOP,助力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發展。撰文/巫芝岳 圖/DCB提供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ViewResearch最新報告...
DCB 創新前瞻計畫 4大潛力技術大公開
2020-09-30/記者 李林璦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自2005年起開始執行創新前瞻計畫,推動許多潛力技術走向產業化。本文列舉四項DCB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項目加以介紹,包括:特發性肺纖維化市場首見(First-in-Class)新藥、雙特異性抗體技術平台、偏頭痛市場首見抗體藥、實體腫瘤治療平台Anti-GloboH/IOblockerCAR-T等,鎖定在肺部纖維化、腦部疾病、偏頭痛、實體腫瘤等,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台北生技園區、生策會、DCB前進印度 探台印國際供應鏈商機
2025-02-25/記者 王柏豪
今(25)日,由台北生技園區發起,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DCB)董事長涂醒哲共同領軍的台、印生技產業經貿合作代表團,首站到達海德巴拉參加印度年度生技大展BioAsia,同時深入印度最具代表性的生技產業聚落GenomeValley參訪,希望在國際供應鏈正逐步從中國移往印度的機會中,開展台、印合作的國際供應鏈雙邊商機。 台、印生技產業經貿合作代表團首...
2024/07/26《亞洲生技大展亮點》
2024-07-26/環球生技
TBMC首次參展秀美國韌力技轉成果、與CMIC簽MOU共進日本市場 今(26)日,台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宣布,首次參加BioAsia亞洲生技大展,將展示由美國韌力(NationalResilience)所導入的創新技術及實驗室,同時也展現自行研發的智能化製程管理系統。 TBMC執行長張幼翔表示,TBMC的誕生有多人的幫助,TBMC也努力達成大家的期待,在實際運作不到9個月的時間,完成PAD實...
2023 Bio KTV生技新創、CEOs齊唱跳 快閃Pitch士氣高
2023-12-01/記者 劉馨香
今(1)日,在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展期的夜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及環球生技共同舉辦「BioKissTheVenture&BestBioCEOs快閃Pitch:唱出創業的築夢路」,邀請投資方、新創公司以及新創CEO們齊聚交流,並分享公司最新發展。 DCB、NBIC、環球生技舉辦BioKTV已邁入第四年,也連二年聯合舉辦台灣新創CEO獎,挖掘台灣生醫產業...
【影音】臺灣CDMO超前部署 黃金未來?泡沫警訊?(2021產業報告教室)
2021-10-01/新聞中心
6月9日,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與環球生技月刊,共同主辦的「2021年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第三場—臺灣CDMO超前部署」,邀請國內外產業、市場分析、創新技術研發等專家,於線上探討疫情下,臺灣如何在面對環伺的競爭中,加速CMO/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代工)產業發展。00:00主持人:林明定總編輯/環球生技議題一:0:46蛋白藥CDMO的市場趨...
【影音】「Bio Asia Kiss The Venture唱出創業的築夢路」DCB吳忠勳執行長高歌秀才藝
2020-07-25/環球生技
7月24日,生技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及環球生技月刊於亞洲生技大展期間舉辦特別企劃「BioAsiaKissTheVenture唱出創業的築夢路」邀請投資人、資深業者、新創業者一同開金嗓、秀短講展開一場輕鬆交流的生技小聚這次特別規劃的卡拉OK小聚紓解大家的壓力也讓與會的投資人、新創業者及產業同行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吳忠勳執行長在活動中親自帶動氣氛高歌數首歌曲、並載歌載舞讓活動達到最高潮...
BioJapan:再生醫療仍是日趨勢 跨國、跨公司合作意識抬頭
2019-10-11/記者 吳培安
日本生技界年度盛事BioJapan2019,於今(11)日來到活動尾聲。自開幕以來,每日均有近六千人次造訪展場,現場氣氛相當熱絡。今年的展場攤位,除了日本傾力投入的再生醫學暨細胞治療產業鏈的多家大型業者展出外,亦有政府及民間再生醫療組織、國際大藥廠、大學及醫院等學術研究機構等單位展出。除此之外,現場主題也包含生物製劑、抗體藥、發酵食品、環境與新能源、創新育成,以及關心「未病」族群照護(即「亞健康」...
BioJapan:涂醒哲率團 近20間臺灣廠商赴日巡商機
2019-10-09/記者 巫芝岳
今(9)日,在日本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一連舉行三天的「BioJapan2019」盛大開幕,而由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所組團的「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團」,也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董事長涂醒哲,率領近60位本土產學界成員前往日本共襄盛舉。本次參加團員,來自DCB、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中研院、工研院、生物產業協會、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太景生技、台康生技、基可生醫、全瑩生技、中國醫藥...
【影音】全台首份精準醫療產業深入調查報告 揭示未來致勝關鍵
2018-12-07/環球生技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Taiwan)、環球生技雜誌、臺灣精準醫療及分子檢測產業協會(PMMD)、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生醫商品化中心(DCC)共同舉辦「2018精準醫療產業發展論壇」,資誠並同步發表全臺首份《精準醫療發展現況與趨勢》報告,匯集產官學各界一同激盪精準醫療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與策略模式的建議。專家們表示,台灣企業規模小,資本額在1~5億新台幣的公司佔比高達50%,應在整合層...
臺灣再生醫療全明星團隊陣容: iPSC、異體細胞、外泌體將邁臨床試驗
2024-08-26/環球生技
國科會「超高齡社會精準再生醫學啟航計畫」期中成果發表會,於7月27日BIO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展期間盛大舉辦。此計畫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計畫推動辦公室領軍,展出國內7組再生醫療「全明星陣容」團隊的最新研發成果,項目涵蓋: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異體細胞治療、基因修飾細胞、外泌體等新興再生醫療技術,開放技術承接及合作洽詢。撰文/吳培安、巫芝岳 DCB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韋博表示,...
臺灣ADC藥物開發現況 4新秀公司專利技術搶進賽道【會員限定】
2023-06-30/記者 彭梓涵
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同時具專一性和強效化療藥物,自2019年取得實體腫瘤治療突破後,開始成為各藥廠展開聯盟、併購策略的熱門戰場。臺灣包括:國衛院、工研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永昕生醫/建誼、台康/台新藥、台耀、浩鼎、免疫功坊、嘉正生技、得勝醫學等也正在進行ADC藥物開發,這些公司最新進展如何?他們又以什麼創新技術、商業模式擠進ADC藥物賽...
生技中心重返北美BIO實體展 秀七大核心量能
2022-06-15/記者 李林璦
全球規模最大的2022北美生物科技大展(BioInternationalConvention,USBIO)於6月13日至16日在美國聖地牙哥隆重登場。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今年於USBIO上,配合經濟部技術處規劃「台灣學研專區」,以「TeamUpwithTaiwan」串連7大學研單位成果,推出多項關鍵技術與服務平台,積極推動台灣生技產業接軌國際,期望推進台灣與國際生技廠商的交流、爭取更多國際新...
臺灣CDMO超前部署 黃金未來?泡沫警訊?突破臺灣CDMO發展瓶頸 創新高通量自動化人力培養為關鍵
2021-06-21/記者 彭梓涵
6月9日,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與環球生技月刊,共同主辦的「2021年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第三場—臺灣CDMO超前部署」,邀請國內外產業、市場分析、創新技術研發等專家,於線上探討疫情下,臺灣如何在面對環伺的競爭中,加速CMO/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代工)產業發展。撰文/彭梓涵、巫芝岳全球生物製劑與生物相似藥的需求不斷增長,生物製劑在生產的複...
DCB周峰正建iPS QC平台 盼組國家隊
2021-06-21/記者 巫芝岳
鑽研開發「臨床級」iPS異體細胞,DCB轉譯醫學研究室周峰正博士的團隊與Allele、日本神戶FBRI密切合作,加速補足國內尚缺QC平台的空白。目前,也在與三總、馬偕、花蓮慈濟等醫院合作下,推展帕金森氏症、聽損細胞治療。撰文/巫芝岳自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將成熟細胞誘導為iPS細胞的技術後,雖然全球研發依然前仆後繼,但由於培養難度大、生產和品管(QC)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導致商業化仍面臨許多困境...
疫情免疫保健夯! 翻轉保健產業新「食」機
2021-04-15/記者 李林璦
新冠肺炎(COVID-19)雖衝擊全球經濟,但也帶動防疫概念產品的銷量大增。3月17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協同環球生技雜誌舉辦2021年首場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健康食品產業新「食」機,特別邀請到ITIS研究團隊的產業分析師呂雅蕙、佰研生化科技協理施明吉、葡萄王生技龍潭分公司總經理陳勁初、瑞禾全球生醫科技經理呂昭瑋、休斯生物科技商務拓展總監王上達等專家...
DCB「創新創業核心」 助力研究團隊挖掘CEO
2020-09-30/記者 劉端雅
生技研究團隊要將研究成果技轉,以實現商品化,應用到患者身上,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創業,更是困難重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旗下的創新創業核心(Innovation&EntrepreneurCore,IEC),協助研究團隊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助團隊快速創業。撰文/劉端雅 圖/DCB提供 DCB成立36年來,衍生(Spin-Off)出5家公司,包括:台康、尖端、昌達、啟弘和...
DCB +日本FBRI 助建立臺灣異體細胞治療SOP
2020-09-30/記者 巫芝岳
DCB前瞻計畫中,由周峰正和盧信霖兩位研究員分別帶領的「低免疫原性iPSC」、「異體CAR-T療法」研發團隊,以異體細胞治療為題,投入目前國內業界仍不易跨入的前瞻領域。在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FBRI)的協助下,兩團隊也期望習得日本十年來的發展經驗,為臺灣建立品管相關SOP,助力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發展。撰文/巫芝岳 圖/DCB提供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ViewResearch最新報告...
DCB 創新前瞻計畫 4大潛力技術大公開
2020-09-30/記者 李林璦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自2005年起開始執行創新前瞻計畫,推動許多潛力技術走向產業化。本文列舉四項DCB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項目加以介紹,包括:特發性肺纖維化市場首見(First-in-Class)新藥、雙特異性抗體技術平台、偏頭痛市場首見抗體藥、實體腫瘤治療平台Anti-GloboH/IOblockerCAR-T等,鎖定在肺部纖維化、腦部疾病、偏頭痛、實體腫瘤等,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