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B「創新創業核心」 助力研究團隊挖掘CEO

撰文記者 劉端雅
日期2020-09-3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IEC副執行長黃千岳表示,「IEC在扶植的標的上有所不同,主要鎖定產品型公司。」

生技研究團隊要將研究成果技轉,以實現商品化,應用到患者身上,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創業,更是困難重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旗下的創新創業核心(Innovation & Entrepreneur Core, IEC),協助研究團隊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助團隊快速創業。


撰文/劉端雅   圖/DCB提供 

DCB成立36年來,衍生(Spin-Off)出5家公司,包括:台康、尖端、昌達、啟弘和邁高,各家公司表現不凡。

DCB衍生之創業團隊,多鎖定新藥開發,而這比醫材新創團隊,創業的門檻及難度都更高。

2018年5月,DCB為進一步拓展生技能量,成立新部門――創新創業核心(Innovation & Entrepreneur Core, IEC),以加強育成扶植的重任,並匯集國內外的人才和資源,協助與輔導DCB扶植的生技研發團隊創業,加速具有高潛力之技術商品化以及成立公司。

但IEC副執行長黃千岳表示,「IEC在扶植的標的上有所不同,主要鎖定產品型公司。」

黃千岳解釋,之前DCB衍生成立的公司都屬於服務型、平台型公司,例如台康是生技藥品委託開發暨生產服務(CDMO)公司,業務主要是代工以及研發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

黃千岳強調,「IEC定位相較特殊,與研究開發(RD)、商業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 BD)不太相同,而是集中在扶持研究團隊創新創業。)

目前,IEC有3家研究團隊正準備成立公司,但難度更高。因為產品從研究、發展到有具體里程碑(Milestone)的階段,動輒需要上億元新臺幣。研發期長、投資資金高、技術商品化難,比一般產業更具高難度和挑戰

「產品有時間軸(Timeline),需要短、中、長期的規劃,因此,很需要一個專責機構去協助新創團隊創業,也是IEC成立的初衷。」黃千岳表示。

IEC鏈結人才和資金 協助挖掘CEO

IEC另一個目的是與學研界合作,強化鏈結,提供不同資源給新創公司,並予以輔導。「對於研究團隊創業而言,人才和資金至關重要,所以IEC提供人才和資金的鏈結。」黃千岳強調。

目前,在學研界合作上,IEC已與中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尋找共同開發技術的可能性,IEC將協助研究技術商品化。

至於人才方面,除了提供技術人員,也協助挖掘總經理、執行長(CEO)等高階主管專業人才,且不局限於國內。黃千岳坦言,「創新創業要找到合適的人才擔任執行長一職,相當困難。」

另外,為研究團隊募集資金,是IEC所關注與服務的重點之一。他認為,「研究項目必須要有市場性,技術跟市場無法切割,是綁在一起的。」

黃千岳說,DCB 與創投、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等都有緊密合作,提供產品專利的布局、市場的分析和財務規劃等。目前,甚至在規劃成立管理顧問公司,以協助新創募資,確保最困難募集的早期資金不會斷鏈,並能持續獲得創投的資金挹注。

除了鏈結人才與資金外,國際接軌交流也不容忽視。

IEC正積極與國外廠商合作,希望可以發展商業部分,甚至達成策略結盟。例如,有國外的藥廠對生物工程技術甚有興趣,IEC扮演橋樑作用,促進媒合機會,將藥廠與團隊作對接,協助團隊與國際合作。

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群集效應推動創新創業

IEC目前已經進駐在肩負臺灣生技發展重責大任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裡,園區內跨部會進駐,包括:TFDA、DCB、科技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等,形成產業群集效應。

中研院也在園區設立了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旗下的創服育成中心(BioHub Taiwan),目前有13家新創公司進駐,進駐率高達60%。

黃千岳指出,部會、創投、新創公司等進駐,強化了園區的生態環境(Eco Environment),協助新創團隊獲得足夠的養分和訓練,以期獲得創投或投資者的青睞,進而成功募資,敲開創業大門。

「IEC與創服育成中心合作與互相配合,協助與輔導的研究團隊,不僅局限於DCB ,也包括中研院、南港軟體園區的研究團隊,藉此共同推廣生技創新創業,發掘具有潛力的研究團隊。」

由於園區鄰近中研院、汐止科學園區、南港生技研究園區,黃千岳笑說,「再繼續延伸10公里,至內湖科學園區、臺大、陽明、榮總等醫療機構,生態環境更加豐富,有助生技產業的發展榮景。」

設立社團・創業大宅  促進研究團隊交流

由於經過DCB、IEC訓練的人才,對新藥研發的技術相當紮實,因此,IEC也將DCB或中研院等研究計劃的團隊結合在一起,組成新的研究團隊,從而協助他們創業。「IEC打破樊籬,設立社團-創業大宅,以社團方式定期舉辦活動提供交流平台,促進研究團隊之間的溝通,正準備要技轉的團隊,都會踴躍參加創業大宅的活動。」

黃千岳表示,「一旦人心想動的時候,就會尋覓機會。這也貫穿DCB和IEC的一大宗旨。」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78

更多台灣生醫康產業報導,請鎖定環球生技: https://news.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