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絡生技策略長張大慈,是臺灣生技界公認最熱忱活力的女超人,她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系博士後,在人生最奔放的歲月回台投入教育,耕耘27年。
回顧過往,除了長期致力於教育服務,她擔任清大智財技轉組組長、經濟部技術處暨工業局技術審查委員會委員,參與生技相關的審查、教育部生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輔導並幫助新創團隊創業,到合作執行科技部價創計劃打造捷絡生技。
校園創業 需了解IP歸屬、投資人期待
一路以來參與生物技術創新創業不遺餘力,對於校園生技創新創業容易嗎?她分享道:從學校團隊成立的新創公司,最初的題目可能是一個是來自教職員工生、或屬於委託研究、產學合作的研究計劃,或是創業競賽衍生的研究。
當研究目標確定後,就需要一個團隊一起執行,產品研發過程中也需要思考需要的資源、資金從哪裡來、以及研發成果的智慧財產權(IP)歸屬問題等。
她表示,IP的歸屬問題,常會因為最初研究計畫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若計劃來自教職員工生發展,其IP就屬於學校單位,若是屬於產學合作,由產業提出的想法,IP就可能是雙方共同財產,因此當新創公司成立時,就必須從學校或是產業以授權或賣斷方式取得該技術。
接著,當新創公司順利研發產品後,不同產品還有不同的法規需要依循,她表示,通常為學生或教授常常專注在研究,不了解市場、不懂商業機制,且目前臺灣的教職人員會受「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公務人員服務法」規定管制,因此當新創公司要開始運作時,就要編制與安排,由誰來經營公司。
她也表示,生技的創新創業屬於高科技事業的創業,其需要面對的風險較高,目前最新的生技醫藥產業條例,與研究人員兼職與技術作價投資事業管理辦法,對於新創都有許多優惠方案,新創團隊可以多加利用。
然而在面對投資人的期待上,她認為,投資人相對重視產品是否符合醫療未滿足醫療需求、國際趨勢、IP布局;以及當前公司的是否有驗證性的概念產品、規劃中的產品線、或臨床使用過的數據。
最重要的是,有別於親朋好友的投資人,資本市場的投資人最重視的還是出場機制(exit strategy),因此這些都是在面對投資人時需要是先做的功課。
創業如接力賽 越多人幫忙速度越快
她也分享捷絡生技的發展,捷絡主要是聚焦3D數位病理檢測,其技術平台可以在不破壞組織的情況下,以雷射顯微鏡掃描,製作出立體的組織結構。目前與多家醫學中心合作研究,證明3D病理組織的影像,比起傳統2D擁有更豐富的資訊量,能夠協助醫師進行診斷。
她表示,這樣的數據,無法只單獨由學校研究就能獲得,必須與臨床醫師討論、驗證與分析。
她也鼓勵新創公司,多參與競賽,尋找曝光機會,「創業就像是一場接力賽,越多人幫忙,成功的速度就越快。」
然而生技領域有許多不同的技術與樣貌,張大慈也分享幾家由清大團隊成立的公司:
豐蠅生物科技:主要是致力於建置於不同國家的連鎖果蠅銀行,保存全球實驗用的果蠅品種,提供全球的實驗室存取各品種的果蠅。豐蠅亦投入建置果蠅實驗中心,連接藥廠及果蠅學者進行精準的篩藥,為客戶的資產和託付創造更多的價值。該公司去年獲得2020年國家初創企業獎。
世創生物科技:承襲自清大電子鼻團隊,致力於仿生嗅覺系統開發相關疾病的快篩、監控和辨識系統。產品和技術具備非侵入式、高辨識率、個人化、微型化等特點。
希居芙生醫:主要為核酸技術研發公司,尤其專注在mRNA合成技術,目標是將mRNA應用在藥物/疫苗開發。希居芙獨特的生物製程技術,透過一系列特殊酵素反應,沒有使用有毒試劑反應,可提供天然來源、供貨穩定、無毒環保的高純度核苷酸原料。
生奕科技:由清大電機、生科、台大神經醫學、與半導體業界專家共同組成,團隊投入15年時間,已成功設計製造出「神經調控晶片」,同時開發出「全球獨有的小腦腦波分析方法」,可早期精準診斷顫抖症等神經疾病,更找到「早期帕金森氏症異常腦訊號Bio-marker」及「腦部淺層刺激關鍵調控點」。
醫流體:目前主要產品是以整合型氣動式微流體晶片為核心,進行傳染性疾病快速檢測及個人化抗生素治療篩選的自動化微流體系統平台,增加檢測速度與準確率,達成定點照護測試的目的。
酷氏基因:專注於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研究,不斷在DNA甲基化研究領域中尋求更多應用的可能性,第一項產品是開發子宮內膜癌檢驗試劑,日前取得衛福部食藥署三級醫材認證。該公司雖然是台北醫學大學衍生的新創公司,不過擔任執行長一職的林淑娟博士,也為清大出生,目前,她則代表董事會領導公司經營方向與策略。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