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名錄
介紹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新聞首頁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數位醫療
論壇回顧
商情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展望說明
產業名錄
名家
名人專欄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動態
活動看板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
影音報導首頁
生醫名人錄
產業報告
展會直擊
技術領航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文章查詢
標籤:生醫女力
創吶部落
新創
校園創業
張大慈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2021-10-01 /
記者 彭梓涵
張大慈:校園創業眉角多 先了解IP歸屬、投資人期待
經營新創企業並不像學校教的那麼簡單。今(1)日,由創呐部落聯合辦社單位,主辦的系列活動—【業師下午茶】第二場,邀請前清大分生所所長、現為捷絡生技張大慈策略長,分享其8年擔任教育部生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劃主持人,如何引領新創企業鏈結人力、商業、法律、會計等社會資源經驗。 捷絡生技策略長張大慈,是臺灣生技界公認最熱忱活力的女超人,她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系博士後,在人生最奔...
專題報導
人物
張瑛芝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張瑛芝3D細胞培養技術 一個月配對個人化治療藥物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瑛芝開發了3D細胞培養技術――R3CE(Rapid,Reproducible,RareCell3DExpansion)技術,經臨床驗證能在一到四週內,將單顆細胞增殖成3D結構細胞組織的平台,可應用於個人化醫療及臨床前藥物測試,並透過科技部價創計畫成立亞擴細胞生醫,未來可切入細胞治療、體外細胞培育、細胞資料庫等領域,期盼打通精準醫療的重要關節。撰文/李林璦 Profi...
專家觀點
孫智麗
生醫女力
新冠疫苗
2021-07-07 /
特邀作者
孫智麗:從國產疫苗看台灣生技產業機會與困境
一、各國施打現況與疫苗保護力國產疫苗的問題最近討論多,我先就國產疫苗的現況做簡單的介紹。全世界好幾個國家的每百人施打率都超過百分之百,目前這些國家包含阿聯酋、以色列和英國,也就是這些國家部分人口已經完成第二劑,邁向群體免疫之目標。因疫情破口大幅提高國人施打意願,目前台灣的施打率已經突破10%來到10.6%。台灣核准緊急使用授權(EUA)疫苗,包括全世界最多國家施打的疫苗AZ、國內開始施打莫德納(M...
新聞集錦
生醫節日
生醫女力
主編嚴選
2021-05-29 /
環球生技
生醫女力✧永不畫地自限女性科學家!!✧
她們是科學家,也是「臺灣生醫推手」之行動家!「電生理學首證壓力致成癮機制」邱麗珠、「癌細胞捕手」張瑛芝、「南臺灣骨科醫學研究舵手」何美泠。您對她們的研究認識多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驅動她們不斷自我挑戰嗎?請點閱以下精選文章,一起來揭秘!延伸閱讀:02 研究女力黃文英 有心走過R&D的每個階段,才能讓視野變寬。張瑛芝 「癌細胞捕手」張瑛芝跨域材料與生物學何美泠 南臺灣骨科醫學研究舵手&ndas...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生醫女力
2021-05-22 /
記者 彭梓涵
女力崛起 台灣生技搖籃之手
萬事達卡(Mastercard)今年公布最新「女性創業指數」,臺灣獲得全球排名第12名,亞太區第4名,贏過日、韓。報告指出,女性所創立的企業,平均1美元的投資,可創造78美分產值,高於男性31美分,顯示女性創造力更勝男性。即便「職業婦女」的挑戰一直是全球探討的問題,臺灣近年因性別平等、女性教育程度提升,投入職場的意願增加,越來越多女性在生科、醫藥、公衛等科學類學門,發揮所長與優勢。根據調查,生命科...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劉祖惠
人物
生醫女力
2021-05-20 /
記者 彭梓涵
劉祖惠:專業、柔韌優勢 促進跨部會協調
撰文、攝影/彭梓涵走進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的生衛醫農組,一眼望去絕大多數是女性同仁,低頭認真工作;俏麗短髮、身形嬌小,隱身辦公室角落,是現職生衛醫農組組主任劉祖惠。自2017年4月接任生衛醫農組組主任以來,她已籌辦2017至2020年四屆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這是政府在生醫產業政策制定上,國家最高層級的幕僚會議。在此之前,劉祖惠在生物技術...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張大慈
人物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2021-05-20 /
記者 劉馨香
張大慈:一生實踐生技產業之路
撰文/劉馨香 攝影/李林璦「我在美國拿到PhD時,就跟指導教授說要到生技產業工作!」前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教授兼所長、現任捷絡生技公司策略長張大慈,蓄積近30年對生技產業的熱情,去年這句話才終於成真。1993年張大慈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博士,正逢美國生技產業新興風潮,其研究專長「重組蛋白藥物」是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只是,抱懷期待回國貢獻卻發現當時臺灣生技產業仍以小分子藥為主。因緣際會下,...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李伊俐
人物
生醫女力
2021-05-20 /
記者 吳培安
李伊俐:把育兒經揉進職場管理之道
撰文/吳培安 攝影/彭梓涵人稱「美吾華公主」姊妹之一的李伊俐,擁有13年的財務會計專業,以及在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商渣打銀行的歷練。2013年,她回到美吾華集團,和爸爸李成家、妹妹李伊伶同心協力,結合美吾華集團的自有品牌與通路,打造美髮、新藥、醫材三足鼎立的產業新局。自信從容的李伊俐,在職場上是同時管理四家公司的「大將軍」,身兼集團副董事長、懷特新藥董事長、安克生醫董事長暨總經理、聲...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簡海珊
人物
生醫女力
2021-05-20 /
記者 彭梓涵
簡海珊:積極、正向 衝出竹子天花板
撰文、攝影/彭梓涵全福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簡海珊,在新藥開發約有30年豐富經驗,曾在美國賽諾菲(Sanofi)及嬌生集團(J&J)等國際藥廠擔任專案主管,參與多項新藥之臨床試驗及產品上市申請。在美期間,美國的職場文化,讓簡海珊在求學與工作期間,都遇過許多波折。但因為虔誠的信仰,讓她始終保持積極、正向的信念。簡海珊也舉策略專家JaneHyun著作《打破竹子天花板:給亞裔的職涯策略》的經典理論,...
人物
楊智惠
生醫推手
生醫女力
2021-05-20 /
記者 李林璦
義大教授楊智惠 創新大眾科學教育總舵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主任楊智惠,她除了教學、研究、行政工作外,還是串連臺灣科普教育的掌舵者,並熱衷創新創業。多面跨域而傑出,讓楊智惠連續獲得2010年傑出青年獎章、2011年十大傑出女青年。近期,三顧與日立集團合資公司――樂迦再生科技正式成軍,執行長一職,也由她出線,帶領這樁創臺日有史來最大的合作案,將打造全亞洲最大的CDMO細胞工廠,楊智惠產學兩棲的斜槓人生讓人驚艷!撰文/李林璦三顧(...
編輯筆記
生醫女力
2021-05-20 /
編輯部
敬臺灣生醫的女超人們
5月是屬於母親的月份,5月英文(May)源自羅馬神話,也是專門掌管春天和生命的女神瑪雅(拉丁文Maius)。在本期特別企劃的專題中,我們的主編梓涵就用了「臺灣生技搖籃之手」來形容受訪的這些臺灣生醫界的溫柔女超人們,實在是很溫馨又貼切的,她寫道,生醫開發之路漫長,女性穩定、毅力的特質,更能在這段與耐力拔河中,發揮優勢。根據調查,在生命科學、醫藥衛生科學類領域裡,是少數女性多於男性的學門。這在臺灣,可...
新聞集錦
生醫節日
生醫女力
主編嚴選
2021-05-12 /
環球生技
女力崛起!生醫領域的女性力量
女力時代到來!全球女性精英在各領域閃閃發光。她們在職場運籌帷幄,不僅推動了經濟發展,甚至改變了權力的平衡。本刊將回顧生醫領域的優秀女性,她們或柔性、或嚴謹;或以人文為本、或以科學為基;以其特有的管理力、後盾力、研究力、創新力、前瞻力,在產業與研究道路上領航,運用女性軟實力推動臺灣生醫產業的發展。此外,在即將出刊的85期,我們也採訪4位優秀的生醫女性,從女性、母親角度分享,如何在公務與家務權衡下,實...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醫說】細胞治療1:讓細胞治療成患者新「膝」望!完備細胞儲存法規 保障病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