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節日】女力綻放_生技傑出女性特輯

2023-05-12 / 新聞中心
現在是全球女力綻放的時代,且臺灣也跟上了全球的趨勢;臺灣女性在生技領域中各個巾幗不讓鬚眉,她們不僅是科學家,更是使臺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角色。在去(2022)年4月,萬事達卡的女性創業指數報告指出,臺灣女性的創業力是亞洲之冠,且女性創業活動率是亞洲國家中,唯一不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國家,此外,在學術界上,她們也同樣擁有一席之地,現如今她們仍在生技領域持續地綻放光芒,創造出一片屬於女性的天空。在女性...

揭密醫藥界諾貝爾獎「蓋倫獎」!從CAR-T療法到新冠疫苗 細數全球最創新醫藥產品

2023-05-02 / 記者 李林璦
英國將在5月11日舉行素有醫藥界最高榮譽之稱的蓋倫獎(PrixGalienAward)頒獎典禮,該獎不僅是製藥和生物醫療行業趨之若鶩的指標獎項,更被稱為醫藥界的諾貝爾獎,而美國蓋倫獎則將在今年10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 該獎在1970年於法國創立後,至今已在全球14個國家與非洲地區各別成立蓋倫獎基金會,每年都選出各種傑出的創新療法,從全球首款獲批CAR-T細胞療法─諾華(Novartis)的Kym...

【生醫節日】4/11 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2023-04-07 / 新聞中心
世界帕金森日為帕金森氏症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因此,將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日,透過此節日紀念帕金森博士,且讓大家對帕金森氏症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洞悉帕金森氏症致病成因!】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年齡大約在55~60歲,PD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目前,多數PD患者的病因尚未被釐清,僅...

【生醫節日】3/9 世界腎臟病日(World Kidney Day)

2023-03-08 / 環球生技
世界腎臟病日為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盟(IFKF)在2006年2月1日發起,將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腎臟病日,透過這個節日讓大家更重視腎臟病的預防和早期篩檢與治療。【臺灣洗腎率世界第一!】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統計,臺灣洗腎率排名世界第一,2020年臺灣洗腎總人口數約有9萬人。臺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8位就有1位發生腎臟病變,且每10位就有1位...

【生醫節日】2/28 國際罕見疾病日 (Rare Disease Day)

2023-02-27 / 環球生技
國際罕見疾病日為歐洲罕病組織(EURORDIS)在2008年2月29日發起的,因2月29日每4年才出現一次,所以將2月最後一天訂為國際罕見疾病日,希望能藉這個節日,讓更多人認識和重視罕病,並且給予罕病病人友善的醫療環境和社會支持。【臺灣有哪些常見的罕見疾病?】罕病指的是罹患率極低且人數極少的疾病,大部分為遺傳性疾病,臺灣罕病的認定標準為疾病盛行率1/10,000以下,截至2022年12月,國健署通...

最多人點閱!回顧2022年Top生醫熱門報導

2022-12-31 / 新聞中心
2023HappyNewYear❤️最多人點閱!回顧2022年Top生醫熱門報導-PART1❤️ 【新聞類】1.英研發新冠鼻噴劑新加坡上市48小時抑制感染https://pse.is/45sbac2.翁啟惠入選2022年化學先鋒獎https://bit.ly/3uWMZMi3.食藥署點頭口水快篩光鼎、安特羅、各家代理急追趕https://pse.is/46kszk4.《自然》:2022年值得關注的...

從基因工程、基因體解碼到基因治療 回顧DNA產業發展里程碑

2022-04-24 / 環球生技
1953年4月25日,華生(James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Crick)在《Nature》發表論文,描述DNA的雙股螺旋結構,這項發現讓科學家終於瞭解遺傳物質代代相傳的奧秘,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 所有的生物,包括細菌、菇類、樹木與人,都是利用同樣的DNA分子,以四種鹼基「A、T、C、G」為密碼,編寫生命的資訊。解開DNA結構開啟了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乃至整...

2/28國際罕見疾病日 (Rare Disease Day)

2022-02-27 / 環球生技
【真正的罕病日,居然如此罕見?!】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為國際罕見疾病日,為EURORDIS於2008年2月29日所發起,因2月29日是每四年才會出現一次,呼應罕病極其罕見的特別意涵。之後便定為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世上正在與罕病奮鬥的人們,增加對罕病的認識、關注與理解。 【罕病真的罕見嗎?】我國目前對罕見疾病之認定,疾病盛行率1/10,000以下是罕見疾病的參考標準。大部分的罕見疾病...

【主編嚴選】生醫推手!那些年讓研力覺醒的導師們

2021-09-25 / 環球生技
人才培育就像一條活水,由科學幼苗教育,涓涓流向科學研究,再引流進入專業職場。不過,臺灣環境、資金、資源有限,生醫領域在不足下持續發展,如何孕育人才,導流到正確方向,並匯流國際產學與市場資源,就需要導師引領,在育才的重要階段予以提拔,這也是人才涓涓不斷流的關鍵。本刊曾採訪無數生醫領域的領航人物,無論他們身在校園,或立於產業;無論他們以研究為基,或以醫學為證,這些優秀導師皆不忘初衷,育才引流、優化生態...

【主編嚴選】9/21 國際失智症宣傳日 (World Alzheimer's Day, WAD)

2021-09-17 / 環球生技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宣傳日(WorldAlzheimer'sDay,WAD),源自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於1994年起訂定,2010年更擴大9月為國際失智症月。臺灣失智症協會創辦於2002年,在2020年也舉辦德曼莎計畫,其核心精神在於正視失智者的需求與價值,面對他們並適時給予協助。 目前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占所有失智症患者比...

【主編嚴選】2021BTC會議:精準創新、健康永續

2021-09-04 / 環球生技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為生醫施政方針的年度諮詢會議,部會署透過BTC委員及特邀專家,匯集策略建議及重點觀察,推進產業創新及生態優化。本刊專訪其中8位BTC委員,並整合2021年度的專家報告,總結4項年度關鍵方向。2021BTC會議:精準創新、健康永續:01 完善生態系發展臺灣特色CDMO以「速度」、「科學」決勝陳鴻震:全球智慧醫療市場上看2760億美元臺發展需加強數據治理、法規制...

【主編嚴選】遠距醫療漸趨成熟 翻轉新型態醫病關係

2021-08-07 / 環球生技
隨著疫情持續發展,社會大眾進入醫院及診所看病,已成為增加染疫風險與傳播病毒的潛在行為。因此,不接觸患者也能夠行使診療行為的遠距醫療,將打破傳統醫病關係。不受疫情打擊,也能維持大眾健康。近期,國內政府正逐漸推動醫療轉型,倡導使用視訊與病人面對面,啟動AI智慧系統,協助醫療診斷行為。國外,亞馬遜也成立新系統,增加虛擬照護功能,遠端監測。澳洲更是發展睡眠診斷,以遠距觀察患者。隨著全球AI遠距醫療的發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