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NA斷裂修復 揭開記憶形成神秘面紗

2024-03-29 / 環球生技
前(27)日,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EinsteinCollegeofMedicine)研究團隊發現,當形成長期記憶時,一種名為TLR9蛋白質(TollLikeReceptor9)會導致DNA斷裂,觸發發炎反應,進而修復DNA然後鞏固記憶。此研究發表於《Nature》上。 而TLR9蛋白在掌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元中最為活躍,它會使神經元中的DNA斷裂,然而,成熟的神經元無法有效地進...

《Nature》子刊:創新「合成DNA」演算法 加速細胞狀態研究、助藥物開發

2024-02-27 / 記者 巫芝岳
近(5)日,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的,開發出一項演算法,能幫助科學家設計「可即時指示細胞狀態」的合成DNA片段,該工具能讓科學家在「尚未了解細胞某狀態背後完整機制」的情況下,就可對該狀態進行調控;未來有望用於藥物篩選,或開發基因和細胞療法。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過去,科學家要調控細胞的某些功能時,常須先暸解其背後精確的基...

《Nature》子刊:CRISPR/Cas9全新替代方案NICER 有效降低DNA脫靶突變

2023-09-23 / 編輯 熊佳駒
近(15)日,日本大阪大學生物調節與細胞反應學系研究團隊找到一種新穎的基因編輯方式「NICER」,讓Cas9蛋白質只在DNA雙股的其中一股產生缺口,可避免雙股DNA斷裂導致的脫靶突變,此外,藉由產生多個缺口(multiplenicks,MNs)的方式,還能再活化同源染色體間的重組機制,使DNA修復的效率提升17倍。此研究已刊登在《NatureCommunications》。 典型的CRISPR基因...

從基因工程、基因體解碼到基因治療 回顧DNA產業發展里程碑

2022-04-24 / 環球生技
1953年4月25日,華生(James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Crick)在《Nature》發表論文,描述DNA的雙股螺旋結構,這項發現讓科學家終於瞭解遺傳物質代代相傳的奧秘,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 所有的生物,包括細菌、菇類、樹木與人,都是利用同樣的DNA分子,以四種鹼基「A、T、C、G」為密碼,編寫生命的資訊。解開DNA結構開啟了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乃至整...

李鍾熙:掌握區域遺傳特色、差異化服務為臺灣DNA產業發展契機

2022-04-24 / 記者 劉馨香
69年前(1953年4月25日),JamesWatson與FrancisCrick在《Nature》揭開了DNA為雙股螺旋結構,自此開啟了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乃至整個生物技術產業的大門。本刊特別訪問台灣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奎克生技和體學生技董事長李鍾熙,解析DNA產業與臺灣的發展機會。 台灣DNA產業鏈下游業者最多李鍾熙介紹,DNA技術的應用領域相當廣泛,在遺傳相關分析方面,有族群分析、族...

基米江俊奇:DNA產業國際競爭激烈 臺灣應異業結盟發展精緻化解方

2022-04-22 / 記者 劉馨香
69年前(1953年4月25日),JamesWatson與FrancisCrick在《Nature》揭開了DNA的雙股螺旋結構,自此開啟了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乃至整個生物技術產業的大門。臺灣的DNA產業鏈是否具有優勢?本刊特別訪問基龍米克斯總經理江俊奇,對於DNA相關產業發展的觀點。 基龍米克斯耕耘基因體學市場已超過二十年,核心服務為以多種技術平台提供基因體定序服務、生物資訊分析及其他加值服務。同...

光鼎生技蔡守冠:台灣核酸產業鏈完整 合縱連橫將創國際新格局

2022-04-22 / 記者 彭梓涵
69年前(1953年4月25日),JamesWatson與FrancisCrick在《Nature》揭開了DNA的雙股螺旋結構,自此開啟了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乃至整個生物技術產業的大門。本刊特別訪問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蔡守冠,對於DNA相關產業發展的觀點。 光鼎生物科技在毛細管電泳儀市場耕耘超過17年,核心產品為開放式的Qsep系列毛細管電泳分析平台,產品主要應用的領域可分為三大方向:生物科技研究、...

中研院、國衛院核酸疫苗動物效果佳 工研院、DCB建置量產製程、傳輸技術

2022-04-21 / 記者 劉馨香
今(2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2022疫苗研發Workshop」,盤點臺灣在次世代核酸Covid-19疫苗研發的現況與能量,凝聚產官學資源與共識。 中研院翁啟惠院士表示,新冠病毒棘蛋白上有高度糖化修飾,具有加速感染和逃避免疫系統的功能。翁啟惠與馬徹、林國儀研究員團隊研發的去糖化廣效mRNA疫苗,經動物實驗證實,對抗各個變異株(包含最新的Omicron),都能產生很高的中和抗體校價、誘發強烈B細...

《Nature》「突變」非隨機發生?! 基因突變率最新研究 挑戰達爾文《演化論》

2022-01-13 / 記者 巫芝岳
近(12)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團隊,透過大規模的阿拉伯芥定序分析發現,過往認為生物演化中「突變會隨機發生」的觀念可能有所誤;突變的發生具「特定偏好」、某些基因發生突變的機率較低,而這是為了減少突變對該生物族群的危害。這項顛覆性的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自達爾文提出《演化論》以來,人們都認為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過該研究卻指出,突變的發生可能具有特定偏好,所有基因...

《Cell Reports》機器學習結合高通量顯微鏡 視覺化DNA修復過程

2022-01-01 / 記者 劉馨香
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SpanishNationalCancerResearchCentre,CNIO)和美國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MGH)研究團隊,開發了包括機器學習和高通量顯微鏡在內的新方法,能詳細視覺化DNA的修復過程,並找到9種新的修復蛋白。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發展新的癌症療法,研究12月28日發表於《CellReports》。當DNA損傷...

源點生技獨家酵素DNA合成法走入科研、醫檢實驗室

2020-10-31 / 記者 吳培安
曾任職Illumina核心研發職位多年的陳呈堯,鎖定全球DNA合成需求的成長趨勢,帶著子弟兵在臺成立源點生技,期待透過獨家酵素DNA合成法,在實驗室就能就地、及時「列印」想要的序列,把兩星期的時程縮短到兩小時完成。撰文/吳培安攝影/巫芝岳隨著2001年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GenomeProject)解謎人類基因體後,DNA定序(Sequencing)和合成(Synthesis)在生命科學研究...

Merck與HitGen攜手建構DNA編碼化合物庫 加速新藥研發進程

2018-08-08 / 記者 李林璦
默克集團(Merck)與中國成都先導藥物開發公司(HitGen)將提供技術平台為默克旗下的美商默沙東藥廠(MerckSharp&Dohme,MSD)建構全新的DNA編碼化合物庫(DNAEncodedcompoundLibrary,DEL),以期篩選和發現獨特小分子用於新藥研發。 中國成都先導是一家新藥研發的生物技術公司,先前建立了一個獨特的早期新藥發現平臺–DNA編碼化合物庫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