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發表研究,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感染Covid六個月後出現情緒障礙、中風或失智。而今年針對全球真實世界數據資料庫—TriNetX中125萬組Covid患者與其他呼吸道感染且沒有Covid病史的患者,進行14項神經性精神疾病比對。結果發現,65 歲以下感染Covid達兩年的成人具較高的腦霧和肌肉疾病風險;在同一時間內感染Covid的65歲以上成人診斷出更多的腦霧、失智等精神疾病,以及相較於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兒童,Covid兒童患者較容易癲癇發作和出現精神障礙。
該研究提到,雖然焦慮和抑鬱常發生於Covid-19診斷後不久,但情緒障礙是暫時性的,並且於兩個月後發生流感等類似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兒童被診斷出焦慮或抑鬱的可能性不大,並且罹患腦霧的風險將隨時間逐漸下降,以上症狀出現的可能性也低於成人。
此外,牛津團隊還發現,感染變種病毒後,確診神經精神疾病的風險上升。在 Delta出現之後,比起以往的alpha病毒,患者焦慮症的發生率高出10%,出現腦霧的情形更是增加38%。儘管在感染Omicron的急性期具有較溫和的症狀,然而其後遺症的風險將較以往上升。
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重症加護醫師、佛吉尼亞州田納西河谷老年醫學研究和教育臨床中心(VA Tennessee Valley Geriatr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linical Center)研究副主任韋斯·伊利(Wes Ely)認為:「這些數據顯示在長新冠中常見的情緒障礙和焦慮問題往往在幾個月內獲得緩解,這對於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這項調查也發現,導致人們出現腦霧的神經認知缺陷卻並非如此,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患者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後天性失智,造成患者非常大的困擾。」
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牛津大學健康生物醫學研究中心(NIHR Oxford Health BRC)的精神病學學術臨床研究員暨研究合著者Max Taquet強調,兒童癲癇發作和出現精神疾病的風險很低,但對於成人來說,雖然這並非新型失智症,不過感染Covid後出現失智情形的患者增加了1.2%,因此必須謹慎看待該後遺症。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Jonathan Rogers和Glyn Lewis擔憂,關於精神疾病和失智症的研究結果需要建立在可以完全確定病例狀態的情況,然而長新冠後的失智症發病不明顯,該研究中可能有一些患者為尚未確診或屬於亞臨床病例。
另一位Covid研究人員表示,電子健康記錄揭露神經性精神疾病的結果很可能被低估。在醫療記錄中很難表達出所有細節,而任何細微差別都可能意味著神經認知問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醫學博士Steven Deeks表示,「這些數據仍然提供了證據,證明長新冠確實發生於患者身上,甚至有些人出現嚴重的症狀並可以持續數年。」
卡迪夫城市大學(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高級研究員Rachel Sumner稱這項研究結果令人震驚,研究發現感染Covid後可能引起嚴重的神經性精神疾病,呼籲全球應重視重複感染的嚴重性。
Ely表示,該研究雖然沒有探討神經性精神疾病的原因,但報告中的長新冠盛行率與大腦不同部位受SARS-CoV-2影響的研究相呼應,患者都出現情緒障礙和認知下降。「這篇論文的研究結果符合我在臨床上觀察到的現象,也驗證我們實際面臨的腦科學難題。認知障礙成為人們目前難以應對的困擾,導致他們無法重返工作崗位甚至必須提前退休,這些患者迫切需要治療方法的出現。」
資料來源:
https://www.statnews.com/2022/08/17/risk-of-brain-fog-and-other-conditions-persists-up-to-two-years-after-covid-infection/?utm_campaign=rss
(編譯/實習記者 鍾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