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3)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邀請到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以「臺灣健康生醫產業如何運用資本市場」為題演講,並透露他推動成立的永續型生技創投,預計在明年底公發興櫃。他認為,健康生醫產業是臺灣繼資通訊(ICT)產業後最有希望的產業,但資本市場很複雜、對生技產業了解有限,生技公司在臺灣資本市場份額也不討好。
黃顯華建議,生技公司仍應尊重市場機制,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即使投入多年研發取得許可證,若市場不買單,就算獲得健保給付也沒用;他建議,生技公司應從投資人角度審慎分析在募資階段,以及進入資本市場可能面臨的挑戰。
黃顯華是臺灣資本市場先驅,曾輔導百家企業掛牌籌資及股權整併,包括鴻海、寶成及巨大企業;他亦突破法規,開發可轉換公司債作為企業募資工具,並推動國內首檔臺灣存託憑證(TDR)——福雷電子掛牌上市。
此外,黃顯華曾任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專任委員,對臺灣金融監理與典章制度改革貢獻卓著。他現職為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以及公司經營暨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臺灣併購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
黃顯華表示,健康生醫產業將是繼資通訊(ICT)產業後最有希望的產業,也是非常符合臺灣經濟資源發展的產業。他形容,臺灣最適合做研發、扮演「大腦」的角色,但大腦需要有「心臟」輸送血液,也就是資本市場;由於健康生醫產業高度專業,且投入時間長、需要大量資金,因此非常需要資本市場的資源支持。
然而,生技公司在臺灣資本市場份額較不討好,且資本市場和金管機構對生技的專業知識了解有限,加上股民追求股息、殖利率,導致資本市場老化,這些都使得創新型生技公司不易在臺灣資本市場上拿到錢,進而限制了發展。
不過,黃顯華認為,有未來性、題材性的科技類股當道,依然是臺灣股市熱絡交易的題材之一,例如半導體、人工智慧、智財(IP)相關,且在市場也可以觀察到ICT類股與生技類股常有熱度輪轉的現象;但須注意的是,對生技公司來說,只有已經獲利、或已經拿到藥證或授權者,方在資本市場上有價與量。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現有的生技相關基金,仍多以海外生技股為投資標的,各個投信和基金對臺灣生技公司有持股者,仍是以中小型公司的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為主,且整體投資占比並不大。他期待,臺灣未來能有以臺灣生技股為標的的專屬基金或ETF。
他也指出,臺灣投資環境以金控當道、獨董機制強、金控老闆較為保守,但生技產業投資期可能會長達10餘年,因此需要有更多生技永續型基金支持,例如去(2023)年9月掛牌上市的鑽石生技投資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也透露他成立的永續型生技創投,預計在明年底公發興櫃。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邀請到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以「臺灣健康生醫產業如何運用資本市場」為題演講。(攝影/吳培安)
黃顯華也從投資人角度,分析目前生技公司在募資階段中普遍面臨的挑戰。其中他最重視的是CEO及團隊的專長、經驗與持股,特別是CEO的專業背景是醫學、藥學、經營、財務或其他;以及,CEO是否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帶領公司,而不是胡亂揮霍從投資人募來的錢。
其次,他會評估團隊的面向,還包括了:產品的適應症及藥物市場預期規模;公司的技術及專利保護是否先進,還是已經落後了幾個世代(generation);未來可能的授權金額或營運模式;產品拿到藥證或授權後是否仍需投入資金;產品與開發階段相比的估值和價格;股東結構、股東退場的方式及可能的時間點等。
他也盤點了預計進入資本市場的生技公司,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例如,新藥開發是否已經做完臨床一期試驗、並且開始二期,並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為主,因為臺灣市場規模過小,必須面向國際市場;生技公司可以申請科技事業認定,並走興櫃途徑上市;此外,還有技術股估算的合理性、是否掛牌後每股淨值低於5元、募資過程是否有影響股東權益的情形等等。
(報導/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