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物產協會員大會:從「本夢比」轉向「本益比」? 臺灣生醫資本市場逆勢成長!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10-1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2024生物產協會員大會:從「本夢比」轉向「本益比」? 臺灣生醫資本市場逆勢成長!(攝影/吳培安)
昨(16)日,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舉行第十八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協辦,下半場活動由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產業執業會計師黃珮娟分享「新創募資到IPO:臺灣生醫資本市場展望」,也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主持,邀請到台灣證券交易所張雪真上市一部副經理、中華開發生醫基金吳欣芳總經理、比翼生醫創投暨加速器陳彥諭執行合夥人等專家與投資人,共同針對「健康臺灣」政策願景中,如何鏈結國際資金的機會與挑戰進行分享,期許引流國際資金挹注臺灣生技產業。
 

黃珮娟:臺生醫資本市場逆勢成長!國際授權漸增、併購聚焦CDMO


 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產業執業會計師黃珮娟(攝影/吳培安)

黃珮娟分享,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營業額從2016年的4,700億臺幣成長到2023年為7,578億臺幣,截至2024年9月底,臺灣上市、上櫃、興櫃生技醫療類股市值已達1.79兆新臺幣,生技產業將是臺灣政府大力推動的領域之一。
 
黃珮娟表示,國際因烏俄衝突、升息等打擊生醫資本市場,而臺灣相對因為授權、取證與營收成長帶動生醫類股指數維持成長趨勢,從美國、香港的生醫IPO募資趨勢也在近年下修,但臺灣生醫IPO募資總金額則逆勢成長,今年截至9月,總募資金額已高達80億元。
 
黃珮娟在觀察美國生技與製藥IPO募資達1億美元以上的產業類別後,發現近4年以19家的小子新藥、15家的再生醫療、11家的生物藥為最大宗,臺灣趨勢也類似美國,醫材與數位醫療部分,美國則以分子檢測最多,臺灣是隱形眼鏡、數位醫材等。
 
黃珮娟指出,在臺灣2023年12件生技製藥對外授權案中,有9件是授權國外,顯見研發能力受國際認可;近4年臺灣生醫產業前十大併購交易案中,有5件是CDMO公司,代表臺灣CDMO成為國内外上市櫃公司重視的策略合作對象,另外也有4件為上市櫃公司併購連鎖藥局以取得通路。
 
黃珮娟表示,臺灣在創新醫療及數位科技領域非常具有競爭力,2023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提出的提升醫療保健GDP占比至8%以上、推動新藥基金與健保沙盒、國產生醫產品納保等,近期多有祭出新政策推動,期許協助生醫產業發展,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從「本夢比」轉向「本益比」 籲新創即早規劃國際市場、重視投資人溝通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左一)主持,邀請到台灣證券交易所張雪真上市一部副經理(左二)、中華開發生醫基金吳欣芳總經理(左三)、比翼生醫創投暨加速器陳彥諭執行合夥人(左四)等專家與投資人進行座談討論。(攝影/吳培安)

比翼生醫創投暨加速器陳彥諭執行合夥人表示,美國市場今年年初持續低迷,新創團隊也陷入募資瓶頸,但相對臺灣這幾年資本市場不錯,不僅為臺灣生技產業累積能量,也吸引歐美團隊想來臺發展,比翼為醫院創投,背後結合秀傳、北醫的資源支持,可讓新創進行臨床試驗後再國際市場,期望將臺灣打造成國際團隊進入亞洲市場的磐石。
 
陳彥諭指出,目前比翼已投資30家新創,第二支基金正在尋找潛力案源,而比翼加速器已輔導50多個團隊,他建議,臺灣市場小,新創需早期規劃第二國際市場,另外,取證僅是一個門檻,新創須早期規劃醫療科技評估(HTA),才能加速取得支付者(payer)認可。
 
中華開發生醫基金吳欣芳總經理表示,現在臺灣股市投資人對生醫類股熟悉度越來越高,觀點也開始從「本夢比」轉向「本益比」,且會定期檢視公司的營運成果是否符合預期。
 
她也給予生醫公司三個吸引投資人的建議,首先是設定可定期檢視的里程碑目標,讓投資人有感;第二是積極提升公司治理,包含經營團隊、董事會、股東結構等;第三是增加公司透明度,定期與投資人溝通。
 
吳欣芳也分享對臺灣生醫資本市場的觀察。她指出,政府對生醫健康提出新政策後,預期將帶動新類型生技公司加入資本市場,如:再生醫療、外泌體、生殖醫學、精準醫療、數位醫療、長照等,再加上既有的新藥、醫材類股等,往後生醫族群將更多元而穩健。此外,她也預期臺灣生醫股將開始出現集團化趨勢,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看到上市櫃公司分拆生醫部門或是轉投資,推動IPO掛牌。
 
台灣證券交易所張雪真上市一部副經理指出,保護投資人不如教育投資人,因此去年證交所推出「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是為了發展新藥或醫材研發公司資訊透明揭露的制度,這也代表證交所對生技產業已跳脫傳統觀念,從過分害怕解盲失敗到認為這是公司成功的養分。
 
張雪真表示,證交所是全球排名第12名的交易所,生技產業目前佔1.1%,證交所將持續壯大資本市場、活絡生技產業生態系,也提供多元募資管道,針對規模較小的生技公司,可透過科技事業核准函掛牌,並持續促進產業媒合、跨領域合作,針對生技產業國際化需求高於其他產業的特性,也專注於為生技產業引資,目前,證交所也正研議修改下市條件,期許幫助生技醫藥產業發展。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最後總結也強調,近兩年,生醫產業是證交所申請上市以及完成掛牌的產業類別中第一名,2023年有8家申請上市、6家掛牌,不過,不管是IPO募資或是被併購,關鍵還是將自己公司準備好,才能被市場跟投資人認同。

(報導/李林璦、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