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20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Vol. 120
Vol. 119
Vol. 118
Vol. 117
Vol. 116
Vol. 115
Vol. 114
Vol. 113
Vol. 120
2024-09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破譯罕病密碼
全球罕病高達7千種,僅有6%療法被開發,
臺灣有超過120位罕病臨床醫師,
他們正在努力突破全球罕病治療的困境……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罕病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臺灣《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通過至少20年,為全球第5個立法保障罕病的國家!推升了臺灣罕病產業、醫療、學研發展。根據統計全球罕病試驗,42.6%為臨床二期階段,估計到2030年,罕病三期試驗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0.3%,但臺灣罕病臨床實驗數量依然大幅落後歐美國家!目前,投入臺灣罕病臨床醫師超過120位, 他們如何用熱忱之心創新罕病診斷、療法,為病吶「罕」?臺灣罕病療法開發正處天時、地...
封面故事
罕病
專家盼設「罕病司」 突破檢測、醫療費用沉重負擔
臺灣通過《罕病防治及藥物法》已超過20年,在面對快速變化的醫療技術和日益增加的患者需求,站在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也正在面臨新的挑戰。本刊此次匯集多位深耕罕病研究與治療的臨床醫師意見,他們一致認為,當前檢測與藥價,仍有無法普及與負擔的問題,此外,需要高度專業知識的遺傳諮詢師人力也尚有不足,為此,他們也提出四大解方,盼完善臺灣罕病生態系發展。撰文/彭梓涵臺灣在2000年通過《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
封面故事
罕病
臺大謝松蒼奔走30餘載 揭類神經罕病臺灣獨有突變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為國內研究類澱粉沉積相關神經罕病的先驅,不但發現臺灣患者在甲狀腺轉運蛋白(TTR)基因上的特有突變點,親身為爭取罕病療法奔走,並投身領導國內第一座「腦庫」建立。其三十多年身兼醫師、教師的生涯,不但是病友可靠的陪伴,也為未來臺灣的神經科學研究奠定重要基礎。撰文/巫芝岳「謝醫師,如果我走了,請一定要拿我做研究,我希望這副身體能幫助更多病友。」這是一位同時患有重症肌無力症和...
封面故事
罕病
高雄長庚兒童神經罕病中心 洪碧蓮「願做上帝的瓦器」
高雄長庚兒童神經罕病中心主任洪碧蓮,因為喜歡小孩而走入兒童神經科,卻因為朋友意外成為罕病家長的機遇下,與罕見疾病「雷特氏症」結下不解之緣。在洪碧蓮的共同推動下,2015年,高雄長庚開設了雷特氏症聯合門診,大幅改善了南臺灣病友的就醫,迄今,持續推動罕病的基因檢測和早療照護,溫柔地守護著罕病兒童和家長,一起等待罕病療法的到來。撰文/吳培安「我的寶貝女兒本來都好好的,會走路、會笑、會叫爸爸媽媽,但某天開...
封面故事
罕病
馬偕林鴻清推動臺灣新生兒 聽篩、聽損生物性治療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林鴻清主任是臺灣新生兒免費聽力篩檢的推動者,並籌畫北臺灣第一所「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近年,全球聽損邁進生物性治療領域,他帶領馬偕聽語學系優化與轉型,並與生醫所許益超教授投入基因變異、細胞、基因療法的研究與開發,目前在臺灣生技公司合作下,已建立全外顯子基因結合粒線體全基因的檢測技術,可檢測出4種臺灣常見以及200種已知的聽損基因。去年,他進一步與現任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健康臺灣」生醫政策543!
賴政府執政第一年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在8月底結束,但這是BTC會議的第19年。1997年起,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原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定期召開「產業科技策略會議」(SRB);2002年,生技及資訊(IT)等高科技產業策略,併入SRB會議;2004年SRB會議結論:「成立具國家政策位階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TaiwanCommittee,簡稱BTC)』」。2005年...
Industry | 產業趨勢
更多
產業
BTC
「醫療產業化」大鬆綁? 「醫界投資生技、臺灣創造」成亮點
8月26~28日,第19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展開,本屆是賴政府上任後的首場BTC會議,雖然新政府已提出「健康臺灣」政見,但尚未有具體的生技產業發展規劃,因此,本次BTC提出的政策建議方向格外受到矚目。撰文/巫芝岳、彭梓涵、李林璦、吳培安8月26~28日,定調生技產業重大方向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於臺北展開。今年BTC以「智慧創新、生醫永續、健康臺灣」三...
產業
BTC
專家業者齊發聲:速落實AI醫療、 產業人才、臨床需求盤點
2024年BTC三場綜合討論,專家、業者建議踴躍,並迸出許多火花。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榮譽理事長李鍾熙直指,「生技產業發展」與「健康臺灣」兩議題的發展方向不一樣,在推動「要花經費、人力」促進健康的政策時,更應思考如何讓「要面向國際、要賺錢」的生技產業得以發展。撰文/巫芝岳、彭梓涵、李林璦、吳培安議題一:智慧/遠距醫療助攻在宅醫療教育部加速培育AI人才議題一的綜合討論,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吳...
Snapshot | 現場直擊
更多
生技剪影
生技製藥
BIOHK 2024 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
「BIOHK2024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9月11日起至1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第三年的BIOHK,在香港政府部門包括創新科技署、投資推廣署和知識產權署的支持下,參展廠商達上百家企業、訪客來自20多個國家。路演項目和論壇活動非常熱絡,總計50餘家公司、200名講者出席。BIOHK大會主席暨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博士表示,香港是亞洲的國際都會,城市有現代化且完善的基礎設施,在全球...
Company | 焦點企業
更多
新銳公司
臺灣首家胜肽藥口服劑型開發平台 奧孟亞Q4攻興櫃
在GLP-1受體活化劑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神藥」後,各大藥廠紛紛進軍該市場,2016年成立、臺灣首家專注於口服胜肽藥物開發的奧孟亞(AnyaBiopharm),已默默開發出首款口服GLP-1生物相似藥,第一個產品已授權國際藥廠,簽約金及里程碑金額超過1.3億新臺幣,權利金則上看120億新臺幣。奧孟亞預計在今年10月份公發興櫃,加速產品線藥物授權與臨床進展。撰文/李林璦自從類升糖素胜肽-1(GLP-...
新銳公司
官建村掌仁寶旗下承寶生技 ARD103將啟美國一/二期試驗
「電子五哥」中最積極投入生技新藥的仁寶集團,旗下專攻細胞基因療法研發的承寶生技,由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抗體及細胞療法開發大將官建村帶領,以困難癌症為目標開發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療法。產品線進展最快的ARD103,具備製備時間短優勢,將在9月遞交美國FDA臨床一/二期試驗。撰文/吳培安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是當前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中表現最亮眼、進展最快的新興療法,...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薛雁冰
臺灣第一人!中研院薛雁冰 獲德國Max Planck會員殊榮
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薛雁冰自小就對科學充滿熱情,她以遺傳學工具作為透視鏡,為生物課本裡「真菌獵殺線蟲」的故事挖掘出更多不為人知的迷人細節。薛雁冰獨特的研究成果,使她在2022年獲頒「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年僅45歲的薛雁冰,更在今年9月獲得德國頂尖研究機構MaxPlanckSociety會員及學術職,這是臺灣第一人的殊榮,證明即使不是應用導向的基礎科學研究,也能在國際學研殿堂中大放異彩。撰文/...
Library | 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日本首個iPSC產品將申請上市! 專家督促臺灣法規跟進
9月4日,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主辦之「iPSC臨床開發與產業現況趨勢洞悉」論壇,聚焦於日本、臺灣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的發展策略,邀請到DCB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韋博、日本CiRA基金會研發中心副中心長吉田信介,介紹日本iPSC開發策略與產業現況;昱星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張郁芬、百濟神州(BeiGene)副總裁暨細胞治療中心負責人黃士銘,則分享如何從自動化技術和...
GBI Bookshelf|環球愛閱
更多
生技書房
面對人性 務實健保改革 臺灣人民應該認識的全民健保
2023年,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結束6年8個月健保署長工作後,針對臺灣健保制度下諸多醫療真相的來龍去脈進行論述,並集結出版「面對人性、務實健保改革」一書,希望讓醫療同仁、公衛學界與臺灣人民共同省思。也期待賴政府的「健康臺灣」能務實面對人性與問題,讓全民健保體制得以脫胎換骨。醫療體系同儕能在「真正」快樂的工作環境下擁抱成就感,臺灣人民才能得到最優質的健康餘命!作者/李伯璋、李樹人 責任編輯/王柏豪健保...
生技書房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 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胰島素針劑,在加拿大藥局一盒5劑賣67美元,類似商品在美國藥價可能超過1000美元。在最富有的美國,糖尿病患者因為買不起胰島素,因此丟了性命,胰島素在美國已成為特有的問題,無疑也影響全球多種藥物的問題,社會契約似乎讓製藥公司獲得巨大的定價權力。作者比利.肯伯是《泰晤士報》記者,多年訪查揭露英美製藥產業的崩壞,書中除了闡述製藥業歷史,也探討藥業與健康保險制度的影響,其最後指出的改善策略,或許能作為臺...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