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藥廠、醫療專家齊聚尋策

生成式AI未來已來!台灣智慧醫療如何並肩世界?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3-09-2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生成式AI未來已來!台灣智慧醫療如何並肩世界? (攝影/劉馨香)
GPT-4的應用已衝擊各個產業,其中也包括攸關性生命的醫學領域,今(20)日,在「AI共生 超越想像」智慧醫療高峰論壇中,除了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彼得‧李(Peter Lee)發布《AI 醫療革命》著作,廣達電腦、華碩雲端、默克藥廠、台中榮總、台北醫學大學、國衛院代表,也一同探討台灣智慧醫療科技趨勢與展望,與全球智慧醫療革命到台灣落地實踐等議題。
 

擁抱AI 行政院發布「生成式AI指引」

 
有鑑於生成式AI能將繁瑣任務提升效率與準確性,今年8月,行政院已通過「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也親自出席此次活動,關心未來生成式AI應用到醫療產業的挑戰。
 
他表示,行政院對智慧醫療發展非常支持,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條例在上一輪修正中,已將數位醫療、再生醫學、精準醫學納入,推動AI行動計劃也已邁入第二輪。今年行政院發布的生成式AI參考指引,大家都引頸期盼其發展,尤其是在智慧醫療的應用上,但因為其中涉及倫理問題,他也期望能集結專家,為智慧醫療發展,得到更多方向的啟發。


 

GPT-4解惑醫療問題 同理心更勝人類醫師


接著,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Peter Lee分享其共同著作的《AI醫療革命》,他表示大型語言模型GPT-4並非能提供一字不漏文本的資料庫,而是能提供摘要與回答抽象問題的推理引擎。
 
在醫療保健的應用上,GPT-4在美國醫師執照許可考試(USMLE)中,可答對90%的題目,並提供推理依據。一項近期研究還顯示,GPT-4回覆醫療問題時,不僅正確性高,其同理心評分是人類醫師的10倍。
 
Peter Lee提出,將GPT-4用來耙梳美國臨床試驗登錄網站(https://clinicaltrials.gov/)的資料,為患者找出符合自身需求、也符合參加資格的臨床試驗,也是一項很實際的應用。


 

科技、製藥專家:AI應用普及 未來已來

 
論壇中,擔任引言人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Labs)創辦人杜奕瑾首先拋出議題,他表示人工智慧發展至今,已經歷多次熱潮與寒冬,但何時才會被廣泛使用?
 
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表示,數位內容可以是很多種形式,許多企業需要這些內容來創造價值(效率、績效、或品質),若要提升此價值,就需要透過AI來幫忙。事實上,在醫療、製造、無人駕駛等領域都已經在使用AI來協助,因此這已不是預測何時會發生,而是已經在發生的情況。
 
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也同意張嘉淵的說法,他表示像是華碩雲端在醫療上已投入大量資源,目前也已利用AI進行基因體定序或藥物開發,相信AI的影響很快就會觸及整個產業。
 


至於台灣以資通訊的硬體設備製造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是否需要強化發展軟體人才?Peter Lee表示,身邊不可或缺的手機、CPU等工具都是由台灣製造,台灣在這方面已是世界翹楚,他認為台灣在軟體發展上沒理由不擁抱AI,應創造生成式AI與世界並肩。
 
而如何將醫療與AI做有效的結合?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總經理余文慧表示,「決策者」是重要關鍵,默克製藥有三個事業體,彼此間是以十字整合在一起,在發展AI上就是由上往下,近期默克也聘任AI相關的科學長,各部門的同仁也時常聚集在一起,並一致往推動人類健康,激發跨領域的創新想法目標前進。
 

醫院掌舵者揭:數位轉型推動 文化、心態為關鍵

 
第二場論壇中,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首先分享,在醫院中推動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第一是要讓全體員工真正理解而後接受,第二是由上到下(top-down)和由下至上(bottom-up)共同進行,第三是要有堅定的決心和執行力。他期望智慧醫療提高各項醫療成功率與效率,讓大家都能準時上下班。
 
國衛院副院長許惠恒也認同,醫療機構推動數位轉型或AI應用時,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塑造,並且需以證據來說服醫界接受。許惠恒表示,導入AI的目標是改變「行為」,進而改善醫療照護,期許在適當監管、資料開放、提高效率下,共同造福國家的醫療體系。
 
北醫大董事長陳瑞杰表示,數位轉型須先鎖定大家最痛的需求,從簡單的地方開始做起,並且邊做邊調整;而其中的重點是達成流程簡化與跨科整合。他點出醫院文化重視輩份,因此改變高層人士的心態也相當重要,在「山頭林立」的情況下,各山頭間也需互相連結才能真正落實流程改善。


 
(報導/彭梓涵、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