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的行業中,新技術的誕生,可用來顛覆或取代現有的企業,在醫療領域中,目前也有許多科技巨頭,投入智慧醫療產業,包括五大科技公司:蘋果、亞馬遜、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Google等。
每一家科技大廠投入的醫療產業領域,策略都不太一樣,不過科技公司要通往成功,最安全可靠的途徑,其一還是「謹慎行事、不冒險」,二則是與醫院、醫師、保險公司、製藥公司保持密切往來。
蘋果醫療保健投資保守 Apple watch心房顫動通報效率打問號?
以蘋果來說,其是以檢測健康的技術打入智慧醫療,最著名就是透過Apple Watch準確檢測心房顫動(AFib)。
蘋果也知道與醫療產業者維持良好關係,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因此與著名的學術研究夥伴史丹福大學結盟,並資助Apple watch遠距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龐大研究項目。
不過,據研究人員表示,因為該研究的人口統計數據不佳、加上缺乏追蹤數據,AFib的真實世界篩查結果可能「弊大於利」。
此外還有一項研究也發現,配戴過Apple watch的使用者,在被診斷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只有13%的人曾收過心律不整的通知。
事實上蘋果在醫療保健領域投資上,相較其他科技大廠,偏向保守,今年8月,蘋果發布一份59頁的報告,宣稱將促進健康發展,並將蘋果定位為醫療保健領域的一支主要力量。
看似要大舉布局健康產業的行為,反而被批評者認為,這是一種偏向絕望的策略,因為蘋果試圖讓股東相信,公司其實正在追上競爭對手的步伐。
亞馬遜近十年大舉布局醫療 多次改變策略方向
在醫療行業佈局中,跨國電商亞馬遜可能是投資最多的科技公司之一,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近10年投資就有,藥品電商、員工醫療保健方案、線上診斷平台、遠距醫療等。
當然批評者很快就指出,「藥品不是零售業,醫療保健其實是很複雜的」。而事實上亞馬遜在醫療佈局上已多次改變方向。
細數近10年亞馬遜醫療健康領域及醫療通路的佈局,包括2011年,斥資4億美元併購藥品電商Drugstore.com;2017年斥資137億美元併購有機超市Whole Foods,完善亞馬遜線上線下服務。
邁入線上線下整併後,亞馬遜從2018開始,更加快健康領域布局,首先是在2018年以10億美元收購線上藥房PillPack,創造了亞馬遜藥房;2019年為自家員工及眷屬推出遠距醫療服務平台Amazon Care;2019年併購症狀分類與線上診斷平台Health Navigator;2020年推出藥品電商Amazon Pharmacy為Prime會員提供折扣,往初級醫療(primary care)方向努力等。
但其中也有失敗案例,例如2018年,由亞馬遜、JP Morgan、Berkshire Hathaway三方合資成立的醫療保健事業Haven,目的是希望減輕員工醫療負擔,但最終仍因美國醫療保健體系太過複雜,在2021年結束營運。
亞馬遜為遠距醫療提供新商模 斥39億美元收購 One Medical
以及在2022年關閉Amazon Care,這項決定也與今年8月,亞馬遜宣布以39億美元併購遠距醫療公司 One Medical有關,收購One Medical可幫助亞馬遜從自己與單純的遠距醫療公司區分開來。
One Medical擁有App和網站,可提供就地看診(one-site)或鄰近看診(near-site)的服務,屆時它可滿足喜歡遠距醫療、喜歡上門服務、又或兩者都喜歡的客群。
有藥房和初級醫療業務,亞馬遜確實可在醫療領域大展身手,而如果亞馬遜還能擴大規模並讓醫療保健變成像其鍾愛的一鍵「立即購買」功能一樣簡單,那將使所有行業參與者步履維艱,也可能將包括蘋果在內的大型科技競爭對手拋在腦後。
資料來源:https://www.kevinmd.com/2022/09/amazon-vs-apple-only-one-will-rewrite-the-rules-of-health-care.html
(編譯整理/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