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席捲生醫:策略布局實務與指南」

AI成醫護人員短缺、翻轉保險解方?! 醫療給付、資料取得挑戰仍大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7-11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環球生技主辦「AI浪潮席捲生醫:策略布局實務與指南」下半場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林彥良(左一)主持,邀請到北醫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執行長李友專(左二)、雲象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右二)、國泰人壽保險副總經理林佳穎(右一)共同探討AI智慧醫療的成功關鍵。(攝影/吳培安)
近(9)日,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環球生技主辦的「AI浪潮席捲生醫:策略布局實務與指南」,在四位專家演講後,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林彥良主持,邀請到北醫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執行長李友專、雲象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國泰人壽保險副總經理林佳穎,從醫院、產業、保險業三個角度,探討AI智慧醫療的成功關鍵。


李友專:盼創造友善AI醫療創新環境 解醫護短缺難題 

針對AI在醫療領域的未來應用,李友專強調,「沒有AI醫療就沒有未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全球醫療費用每年增加10%,美國醫療費用如今也已成長到4.7兆美元,目前最熱門的議題便是醫護人員短缺以及AI應用。
 
李友專表示,AI可做到降低錯誤、個人化精準醫療、更快以及更早期讓醫療介入,期盼能解決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像是臺灣一年看診數高達3.6億次,其中可能有1億次屬於輕症,但若能透過遠距醫療初步解決,就可省下高額的醫療費用。
 
北醫數位健康新創轉譯產學聯盟(DHTA)也正在加入以色列Sheba醫學中心的ARC (Accelerate、Redesign、Collaborate)創新中心計畫,致力於將醫院的創新轉譯成產品,李友專強調,要讓AI實際幫助生醫領域前,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點子,才能轉譯產生產品,期許臺灣能夠營造培育、鼓勵創新的友善環境。
 

葉肇元:醫療體系給付、國內醫療資料取得挑戰仍艱鉅

葉肇元直言,臺灣在不久前的2017年就曾有一波醫療AI熱潮,政府也獎助了許多研究案,有些技術可能確實有解決痛點,但迄今成功落地醫院、讓民眾有機會使用的案例寥寥無幾!其原因出在經濟、政治、社會等因素,臺灣絕大多數醫院在沒有健保給付下,也不願意花錢使用醫療AI。
 
「雖然談到AI醫療大家可以想像到各種應用場景,但醫療體系的給付問題還是沒有獲得解決,落地的也很少。雲象科技發展迄今9年多,最後只有大腸鏡AI產品服務成功落地自費健檢市場,因為有人願意付錢,醫院才會願意買,AI醫療業者發展到最後還是必須面對經濟上的挑戰。」葉肇元說。
 
而在取得高品質的醫療資料上,葉肇元也表示,過去5年資料取得的法規議題仍在原地打轉,雖然已經有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能夠合法商用,但資料取得所需的等待時間,對於新創的營運依然非常不利,至於個別醫院對資料取得的條約限制也依然非常嚴格,因此他們也將目光轉向美國開放學術及商用的去識別化資料庫。
 

林佳穎:智慧化、自動化!國泰人壽用AI翻轉保險流程

國泰人壽保險副總經理林佳穎分享,從2018年開始,國泰人壽便運用AI來翻轉1000多名客服人員、2.5萬名業務、500名核保員工的工作台,提供清楚簡單的工作資訊,提前了解客戶輪廓,提升人機協作體驗。
 
林佳穎表示,現在,則將AI進階到人機互動,運用在新進員工教育訓練,員工可與AI機器人練習服務客戶;此外,也運用在核保理賠資訊提醒、影像判讀、客戶整體風險評分;接著,在智能化後,下一步便是自動化,國泰有500名IT人員,期許讓保險流程能更省時省力。未來,在金管會6月20日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下,也將規劃進一步的AI應用。
 
而以國泰人壽發展AI的經驗來看,林佳穎認為,人才與方法是關鍵,國泰正在培養200名集團內的雲種子,讓全體員工進行AI教育,不只是要會使用AI,AI的資料收集、管理與建立也都是關鍵,在「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AI特性下,建構出AI的源頭數據管理更是重要,因此,國泰致力於打造AI環境,期許每位員工都能成為數據公民。
 
最後,林彥良也總結,生醫領域中的AI發展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也包含了隱私法規、資料治理等。不過,AI在醫療中的應用還是有許多想像空間,他期待生成式AI成為持續演進的趨勢,並在大家共同思考下,讓幼苗持續茁壯,讓AI在未來的生醫照護產業中產生效益。

(報導/李林璦、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