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灣微菌聯盟產學研國際研討會暨技術說明會」昨(4)日於台北榮總登場,活動由台灣微菌聯盟、臺北榮總及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辦,Japan Microbiome Consortium、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小腸醫學會、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協辦,下半場特別邀請到國內多位專精於研究各種疾病與微菌叢關聯性之專家,一同針對微菌叢在多種疾病中的影響與最新療法。
臺大醫學院副院長倪衍玄精闢解析腸道菌相在兒科疾病上的應用與現況,他說明,在剛出生一天時,嬰兒的腸道菌相大部分與母親的陰道菌相較相同,而在出生4個月後,嬰兒的腸道菌相就轉為有一半與母親的腸道菌相相同,兒童的腸道菌相組成與其他家庭成員、外在環境也十分相關,但最主要還是飲食影響最大,另外,兒童三歲以前的腸道菌相是不穩定的,三歲以後,腸道菌相的組成才會與大人較接近並趨於穩定。
他也提到,兒時所建立的腸道菌相是影響很深遠的,長大後短時間的出國留學或生活,會短暫地影響腸道菌相組成,但回國後就會回復原生菌相,由此可知,兒時的腸道菌相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他指出在兒童疾病中,自閉症是一大議題,有動物實驗顯示,吃高脂飲食成長的雌性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