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長廖俊智、歐洲EFB主席Mathias Uhlen、柏克萊Catalyst 基金Douglas.S Clark

2019亞洲生物技術大會(ACB)演講紀實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19-07-01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記者:吳培安、王柏豪)

2019 亞洲生物技術大會(Asian Congress on Biotechnology, ACB)開幕後,隨即進行大會全會演講,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歐洲生物技術聯合會主席暨瑞典國家生命科實驗室主任 Mathias Uhlen教授、以及美國柏克萊大學化學院(Berkeley college of chemistry)院長暨柏克萊催化劑新創風險投資基金(Catalyst Fund)管理人Douglas.S Clark教授進行專題演講。

廖俊智分享了以細胞作為生質燃料固碳工廠的設計和演進。他表示,想要將二氧化碳固定下來作為潛在的碳化學能,當前研究的五大途徑將包括:非氧化性糖解作用(NOG)、MCG途徑(Malyl-CoA Glycerate)、甲醇縮合反應循環(MCC)、甲醇與二氧化碳同化的絲氨酸循環(serine cycle)、合成甲醇營養缺陷性(auxotrophy)等,或者另闢新型的代謝補償途徑。

廖俊智表示,當今全球大量使用生質能源、面臨二氧化碳排放過多的問題,因此其研究團隊致力研究解決之道。團隊利用基因改造的細菌,透過控制特定的關鍵酵素,創造出能將二氧化碳及其他碳源轉化成高碳醇類的細菌。

廖俊智就任中研院院長前,即長期從事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微生物合成燃料等基礎前瞻科學研究,研發的異丁醇生物合成技術已被應用在航空業的生質燃油製造;也把細菌裡的不同物質轉化成化學品,以生物取代石油生產化學品。

向大自然取材,直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品,是廖俊智重大科學突破之一,將來可減少人類對石油的依賴,希望能同時解決環保和能源的問題。

廖俊智在美國闖出一片天,尤其在微生物合成燃料領域和基礎代謝路徑的改造,更是獨步全球,他發展出「網路構成要素分析法(Network Component Analysis)」等技術,被譽為現代合成代謝生物學的先驅,並曾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