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小燈泡事件」、去年7月的臺鐵殺警案,至近日「馬大女學生遭擄殺」,案情再次受到社會大眾關注,兇嫌其犯罪心理也被探討。
近半年,臺灣許多醫院精神科/身心科門診量,在疫情稍緩和後出現暴增,與多數門診因害怕疫情而減少進醫院的情形,形成強烈對比。
2018年精神疾病患者門診、住院合計總人口,多達近273萬人,超過臺灣總人口的10分之1。
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與新冠疫情的突襲,我國對精神疾病照護的關切重新抬頭......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除了藥物研發上,近年國外新創或大型企業也開始探索科技應用於精神健康領域的可能。
不論是實際臨床所需,或人們平時的心理保健上,市場上可見許多國外廠商,正積極搶進心理健康藍海。
從遠距諮商、聊天機器人、導入虛擬實境(VR)科技的心理療法,到以穿戴裝置紀錄心理健康參數的科技、提升患者服藥依順性的數位藥丸,甚至有專為企業內部提供諮商服務的廠商。(參見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