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日,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假臺大集思會館舉行「創業沙龍——秤秤你的斤兩」創新創業競賽,會中特別邀請到,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蔡守冠、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Pacific 8 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等人,分享創業經驗與新創如何讓創投點頭的關鍵策略。
環球生技雜誌總編輯林明定指出,今年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邁入第七年,每年創新創業競賽中的團隊不僅都非常接地氣,且無論團隊有無獲獎,有許多公司到現在都在市場上非常活躍。
光鼎生物科技蔡守冠董事長表示,公司的成立是一連串的意外造就。15年來,光鼎生技從基因定序大廠代工廠,靠著堅強的自主研發,一躍成為全亞洲唯一握有毛細管電泳儀技術的生技公司,成功打入亞洲、歐美市場,明(2021)年光鼎生技也將在資本市場掛牌興櫃。
蔡守冠笑說,新創公司要學著笑著面對打擊。創業者會聽到很多他人的經驗,但他認為所有的創業成功模式都不一樣、無法複製,只能多看、多體會;他也建議,新創業者必須規劃好公司發展每個里程碑的資金來源。
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以評估多家生技公司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新創如何讓價值加值」,陳淑珍指出,若新創的技術是剛性需求,募資雖然相對容易,但要特別注意技術的專利有無侵權,在選題前應先大規模搜尋是否有重複專利。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第二關鍵在於「商業模式」,技術不一定要特別優秀,普通的技術只要搭配合適的商業模式就會賺錢,新創公司的研發時程如何設立、何時授權、如何談授權合約等都非常重要。
此外,陳淑珍也強調,觀察美國併購過程,「客戶關係」是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技術則反而佔其次,最後,新創團隊成員是最重要的核心關鍵,因此如何留才,如何找到一起努力的夥伴也是新創團隊的必經之路。
Pacific 8 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醫師直指問題核心:要讓創投點頭的關鍵,就是如何用最低風險、最少時間、最少花費達成目標?
傅斯誠指出,新創公司面臨四大風險,包括團隊、技術、市場、法律,但團隊是最重要的,因為好的團隊可以幫助把其他三個風險降低,但不好的團隊也可能反過來提高風險。
傅斯誠表示,創投會審慎評估投資目標的獲利時間點、公司估值、投資策略,以及是否和創投設定的投資標準一致。由於創投公司在聽完簡報後,真正會投資的公司比例僅有1%,希望大家能用這樣的水準來審視自己的Pitch簡報,說創投想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