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冠神經損傷大統整! 科學家:長期恐引神經退化 籲深入研究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2-07
《Science》新冠神經損傷大統整! 科學家:長期恐引神經退化 籲深入研究 (圖片來源:網路)

近日(1月20日),美國國衛院(NIH)和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 School of Medicine)的科學家,於頂尖期刊《Science》上發表的評論文章(perspective),統整出目前已知新冠肺炎會造成的神經相關後遺症,包括:嗅覺喪失、中風、妄想症(delirium)等;並提出由於這些損傷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因此建議對此深入研究。

該文章中,科學家統整臨床觀察、驗屍和實驗室檢驗結果,提出新冠病毒造成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包含:嗅覺喪失、中風、妄想症、腦部病變(encephalopathy)、精神症狀、周邊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等。

其中,如中風等腦血管併發症,可能發生於感染早期,甚至是在出現呼吸系統症狀之前;而中樞神經系統發炎和周邊神經症狀,則通常在急性感染後2週才會出現;而這些症狀出現時間不一,也顯示造成的原因可能不同。

病毒如何破壞神經? 科學家:原因仍不明

耶魯大學教授Serena Spudich和NIH神經免疫學家Avindra Nath兩位作者指出,目前,科學界仍不清楚新冠病毒破壞人類神經系統的機制。

研究人員分析患者腦脊髓液後,發現多項免疫活化的現象,包括:介白素-1 (IL-1)、介白素-2 (IL-2)、活化的T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顯示神經受損的分解蛋白質,以及受干擾素調控的基因表現增加等。

不過,他們並未發現新冠病毒直接影響神經系統的證據:患者腦部周圍並無引起發炎的細胞聚集(該現象常見於其他病毒性腦炎中)、中樞神經系統內未見病毒RNA,且死者腦細胞中的病毒核酸或蛋白量也很少。

因此,病毒很可能是以間接方式影響神經系統。

發炎、血管功能受損 恐為神經損傷因子

此外,與流感患者相比,感染新冠後發生中風的風險更高,進一步分析中風者的血液,也發現血管發炎、組織死亡和血栓形成的生物標記,有增高的趨勢。影像學方面,核磁共振(MRI)證實,患者有微血管損傷和腦部萎縮情形,而正子斷層掃描(PET)則指出,被診斷有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者,大腦中代謝活動有減少情況。

結合以上證據,加上在嚴重新冠患者中所觀察到的全身性血管功能障礙,顯示這些血管損傷,很可能是發生中風、導致腦部和神經損傷的潛在原因。

該文結論指出,雖不排除病毒早期會暫時感染大腦,但廣泛的發炎反應,和造成血管功能障礙,更可能是造成神經系統損傷的原因。

長遠來看,兩位作者擔心,新冠感染引起的神經相關損傷,可能會加速或引發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由於感染人數眾多,研究人員認為,新冠造成的神經系統問題,為一項全球公衛問題,作者因此建議,需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並介入試驗。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2052

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the-neurological-impact-of-covid-19-what-we-know-so-far#Immune-system-in-overdrive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