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爾摩沙免疫學校與會議」登場 諾獎教授、美科學院院士、台6頂尖學者跨國激火花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2-08-06
2022「福爾摩沙免疫學校與會議-特別夏季學校」。(圖片來源:長庚醫院)
今(6)日,由林口長庚醫院、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及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共同舉辦「福爾摩沙免疫學校與會議(FISS)-特別夏季學校」,針對免疫學研究,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L. Semenza與今年新科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Federica Sallusto和台灣六位旅外免疫學家,分享當前最新免疫學研究與腫瘤免疫的應用。

論壇首位講者諾貝爾獎得主Gregg L. Semenza教授,以視訊分享缺氧誘導因子(HIF)抑制劑在腫瘤免疫上的應用。Semenza主要研究是了解細胞如何感知含氧量的變化,與HIF增加細胞氧氣輸送的生理研究。此次他也分享,其開發的HIF抑制劑,如何透過增加肝癌裡的免疫細胞,來毒殺腫瘤的可能臨床應用。
 
Semenza在缺氧研究領域的傑出表現,讓他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HIF抑制劑也被Semenza視為研究的最後拼圖,其有望為癌症等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接著則由凱斯西儲大學的黃景政助理教授、瑞士洛桑大學何秉智副教授分享,腫瘤如何讓扮演著「前線戰士」角色的巨噬细胞「輸誠」— 進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又如何透過編輯或是標靶巨噬细胞氨基酸代謝等研究,增强抗腫瘤免疫能力。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顏瑞宏副教授,分享免疫反應基因1(IRG1)在神經性發炎疾病上扮演的角色,以及IRG1在缺血性腦中風的保護作用機制等研究;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吳欣容教授,則分享腸道菌群所誘導的TH17細胞促進Tfh細胞分化並造成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研究。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同時也是台灣兒童免疫學權威江伯倫教授,於會中則發表B細胞誘導的特別T細胞和肺部幹細胞,在自體免疫疾病和氣喘的角色和應用;自體免疫疾病方面,美國猶他大學助理教授駱宛琳則分享,研究調亂分子時鐘(molecular time),造成T細胞失衡而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研究;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呂理帆副教授,則分享調節性T細胞在腸道免疫平衡,以及對腸道疾病的重要性。
 
籌畫福爾摩沙免疫學校與會議、也是帶領長庚尖端免疫研究中心的楊皇煜主任表示,近幾年,腫瘤免疫在臨床應用上,改變了傳統癌症治療樣貌,讓許多無法治療的惡性腫瘤成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
 
他強調,免疫學在臨床的應用日漸重要與深化,2022「福爾摩沙免疫學校與會議-特別夏季學校」,吸引台灣免疫學界、醫界與產學人士踴躍出席,人數超過450位,是疫情下,國內規模最大的結合臨床與基礎的免疫學會議。長庚醫院與FISS籌辦團隊,也希望未來持續藉由這樣的學術活動與交流,推動國內免疫學的蓬勃發展。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