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疫後新常態!美CDC新冠肺炎指南取消社交距離、放寬隔離限制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08-15
(圖片來源:網路)

近(11)日,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釋出了新版國家防疫指南,旨在將新冠肺炎(COVID-19)對個人、社區和醫療照護系統的影響降到最低,並建議美國應該走出限制性措施,包括隔離、社交距離等,並將重點放在避免新冠肺炎重症上,透過各種可運用的工具,保護一般民眾和高風險族群。
 
CDC表示,新版指南代表了從2年多疫情爆發以來的重大防疫轉變,整個美國在疫苗接種或是遭到感染之下,幾乎都獲得了免疫力,因此當局不再建議人們保持6英尺(約1.8公尺)的距離,以降低暴露風險。
 
*接觸史追蹤、社交安全距離、隔離政策、常規檢測鬆綁
 
在CDC提出的新指南中指出,「接觸史追蹤」(contact tracing)應限於醫院及特定高風險的群體生活情境,例如護理之家(nursing homes);除非是護理之家、監獄等高風險環境,否則不再強調新冠肺炎的常規檢測;另外,也取消曾暴露於新冠肺炎、但沒有遭到感染的患者接受隔離的建議。
 
不過,新指南也保留了一些防疫措施建議,包括:鼓勵出現症狀者及其密切接觸者接受篩檢;採檢為陽性者,應該居家隔離超過5天以上、與他人接觸時配戴口罩維持10天。
 
新指南也修改了有關新冠重症患者的隔離建議。新冠症狀為中度的感染者(例如呼吸短促者),以及住院患者,必須在家隔離至少10天;免疫系統不全者,必須立即與醫師討論在感染之後的隔離結束期;如果是隔離期結束,症狀卻更加惡化的居隔者,應當再度隔離並就醫。
 
在學校方面,當局取消了不同教室的孩童應避免混雜的建議,也取消了與陽性者有接觸的孩童應定期檢測、測得陰性才能留在教室中的建議,這項規定在過去稱為「Test-to-stay」。
 
*與病毒共存!專家指防疫強度仍會因地區而異
 
針對CDC新指南的推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感染症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認為,CDC整體來說正試圖讓防疫建議和人們實際的生活取得一致,不過在防疫強度上,可能還是會因各州而異。
 
陳子平指出,根據美國賓州研究機構Annenberg公共政策中心統計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人(54%)在室內已經不再戴口罩,且40%的受調者表示,他們已經回到疫情前的生活步調,相較於今年1月的16%來得更高。
 
不過也有些專家認為,新的指南並沒有改正過去版本中在科學上的不足之處,且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例如,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心臟科醫師Eric Topol就認為,美國對感染者的隔離政策並不夠嚴格。
 
CDC建議,新冠肺炎的預防實務應該依照每個人的重症風險,以及社區層級(community level)而定。所謂的社區層級,反映了一個社區中的病例,以及住院率、醫院量能等。
 
目前在全美41%的郡區都仍在高社區層級的狀態,CDC仍建議這些地區的每個人在室內戴優質口罩(high-quality masks);39%的郡區則處於中社區層級,建議這些地區的高風險族群,應配戴口罩。
 
當局也強調了改善通風(ventilation),以及疫苗與藥物在高風險族群的使用。CDC也強調了抗病毒藥物在重症高風險族群的使用,包括高齡族群、未接種疫苗、有特定醫療狀況者;可能加重病情的風險因素,包括過重、肥胖、懷孕、吸菸、糖尿病、心臟病、癌症、心理健康狀況(例如抑鬱症)等。
 
參考資料:
https://edition.cnn.com/2022/08/11/health/cdc-covid-guidance-update/index.html
CDC相關防疫指南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33e1.htm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