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BTC 議題一:生醫韌性家園願景與布局

邁向生醫韌性新願景 專家倡議遠距醫療、資安、大數據健全發展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09-0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劉祖惠:精準健康三大主軸:新興科技、數據寶藏、全齡健康(攝影/羅翊方)
今(5)日,2022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BTC)首日議程中,議題一「生醫韌性家園願景與布局」綜合討論,由吳政忠政委主持,邀請到引言與報告講者,以及衛福部石崇良次長、經濟部林全能次長、教育部劉孟奇次長、國科會林敏聰副主委、農委會黃金城副主委部會代表同台,與BTC委員、現場來賓進行對談,剖析臺灣在BIO+ICT、法規環境及營造產業生態系的挑戰。
 

衛福部石崇良:9月預吿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草案

 
針對遠距醫療的發展,石崇良表示,2018年5月衛福部發佈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將在明年6月30日落日;在新冠疫情助長大家對遠距醫療的體驗下,衛福部將在今年9月預告「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並於年底完成修訂。
 
石崇良表示,修訂後的辦法將針對慢性病管理、長照、末期照護、居家照護等領域大幅鬆綁,並放寬開立處方的方式,原先僅適用於複診病人的處方開立條件,在某些情境下將放寬給初診病人。
 
此外,為確保資安,也將針對遠距醫療平台要求的四大重點——通訊/視訊、病歷資料傳輸、金流、處方開立,做出確實規範。
 
BTC委員、顧德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曼芹則指出,新冠疫情讓臺灣遠距醫療應用加速,但目前臺灣醫療院所遠距看診使用的軟體多為LINE,缺乏隱私保護,需要建立更安全的醫療資訊系統。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針對遠距醫療表示,除加強資安防護與規範外,在建立虛擬醫院醫事法上尚有些阻礙,醫師仍需到醫院才能執行遠距醫療業務,並不符合實務,建議法規需考量此點調整,促進夜間虛擬醫院的執行。
 
海外BTC委員透過視訊連線參與會議。(攝影/羅翊方)
 
健保資料庫是臺灣寶藏 善用數據價值、永續發展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由於目前健保資料運用是在跨部會的精準健康相關計畫下運作,若是計畫結束就中斷會相當可惜,建議成立一間生醫大數據公司,借重市場機制,讓全民健保資料優勢持續發揮,才能創造最大價值永續發展。
 
BTC委員、范德堡大學教授石瑜則表示,全民健保資料庫是臺灣的寶藏,但應該要改變思維,開放更多不同單位加入使用數據的行列。
 
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前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則表示,政府跨部會成立的「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已打通技術瓶頸,8家醫學中心在基因定序、電子病歷、數位病理等領域進行一致性的資料搜集。陳鴻震提出,目前這些高品質醫療資料存放在國研院國網中心,看如何轉型或開放,讓這些資料有更好的運用。
 

生技、ICT、醫療體系 需要「媒人」加強連結、掃除障礙

 
BTC委員、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閻雲則表示,BIO+ICT要「愛」在一起,還需要衛福部、數據部建立法制作「證人」、國科會作「媒人」,由經濟部給予激勵措施當成「聘禮」,加速BIO+ICT的落實。
 
BTC委員、美國生技創投Vivo Ventures共同創辦人孔繁建表示,縱然臺灣近年生技進展可觀,但是面對全球挑戰越來越大,且生技產業的發展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臺灣雖然在基礎建設上做得踏實,但光憑政府的財力維持整個產業的動能仍有侷限,因此應該由政府引導民間投資,補足中、晚期階段的生技創投,並吸引更多的ICT、金融業的投資者加入。
 
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林燕山理事長指出,醫療器材銷售服務業由於可以收集到最多的臨床數據,也因此有利於發展AI,但是數據被收集後,最欠缺的是場域的驗證,若能在政策上訂出場域驗證的相關要求,讓廠商得以遵循,相信更能推動精準健康的發展。
 
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表示,醫療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需要長時間監控患者病情,雖然IT技術一直在進步,讓虛擬跟實際混合在一起,但也不能完全都用機器人代替,IT人員還是需要一直追隨醫護人員需求不斷調整。
 

完善生技醫療健康生態系Ecosystem

 
聯亞藥業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啟祥,針對「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將CDMO納入獎勵範圍表示,未來若要進一步發展國內CDMO產業,讓CDMO廠能與國內上游新藥研發公司合作很重要,同時也要能爭取國外代工開發的機會,因此期望政府建立相關平台,完整建立此機制。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正弘表示,臺灣藥界最常碰到的困難就是法規問題,他建議「科學在先,法規在後」,並建議衛福部,在聘僱審查專家時,請他們先了解當前藥品的審查最新規定。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TSRAP)理事長蕭美玲指出,生物製劑藥品的價格昂貴,但健保前20大藥品中,有14個藥品已經專利過期,因此呼籲全民健保體系應該更重視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和學名藥(generic drugs)的使用,降低健保的花費。
 
BTC委員馮玉蓮也表示,臺灣公司常常技術很好、產品卻賣不好,這需要有全盤經驗的人從旁輔導,從開始發展、選題到臨床驗證等。
 
BTC委員張幼翔則表示,臺灣以國家隊扶持生技產業還需要補足更多面向,包括委託開發製造(CDMO)、委託臨床試驗研究(CRO)、國際註冊和授權等,但在投資上面,他認為國家應該少做選題,而是讓資本市場大環境去決定。
 
BTC委員陳家進則指出,臺灣有很多加速器和生技產業聚落帶動創新,但人才方面需要強化國際化能力,近年因為疫情許多國際人才培育計畫中斷,希望政府能夠盡快重新注入能量。
 
正瀚生技董事長吳正邦,則從農業生技業者角度表述意見。他表示,農業生技也可以是賺錢的產業,但他從美國返臺創業的經驗呼籲,臺灣的精準農業相關法規應和國際接軌,也強調透過產學合作,和大專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生技中心董事長涂醒哲,以及生物產協理事長暨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則表示財團法人等民間機構,能夠提供產業磨合、銜接的助力。

(報導 / 環球生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