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日,荷蘭癌症研究所(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的科學家,於頂尖醫學期刊《NEJM》發表了全球首項運用「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三期研究,結果顯示,該療法相較於目前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可顯著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PFS),且近乎半數患者轉移病灶可縮小。
該項多中心、開放標籤的臨床三期試驗,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將接受TIL療法,與接受目前的標準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pilimumab兩者進行了比較。試驗共納入168名患者,以1:1比例隨機分配到兩治療組別;試驗主要評估指標為患者的PFS。
試驗結果顯示,在中位追蹤時間33個月時,接受TIL治療的患者中位PFS為7個月,明顯優於接受ipilimumab的3個月。
此外,接受TIL治療的患者中,轉移病灶縮小的比例幾乎達到半數(49%),且有20%的患者,轉移病灶甚至完全消失,而接受ipilimumab治療組的此兩數據則為21%和7%,顯示TIL的客觀反應率(ORR)顯著高於ipilimumab治療組。
在安全性方面,TIL療法的副作用通常並非由T細胞本身所引起,而是在接受TIL療法前後的其他給藥所導致。為了為輸注的數十億個T細胞騰出空間,需先進行化療,輸注T細胞後又需給與介白素-2 (IL-2)來確保T細胞的生長,而這些療法都會導致高燒、發冷等全身性副作用。
TIL是指已離開血液、向腫瘤組織遷移中的淋巴細胞,會聚集在腫瘤周圍或內部。藉由在實驗室中先篩選出自體淋巴細胞中的TIL後,針對這些可靶向腫瘤的淋巴細胞進行生長因素處理,使其大量增生,再回輸到病人體內。
領導該研究的荷蘭癌症研究所腫瘤學家John Haanen表示,十年前,黑色素瘤仍是十分致命的癌症,在免疫療法出現後,黑色素瘤的治療雖得到大幅改善,但仍有一半轉移性黑色素瘤的病人,確診後只能存活不到五年。
而這項TIL療法試驗顯示,運用患者自身免疫細胞進行治療,對於轉移性黑色素瘤治療將有極大的改善潛力。
參考資料:
1.論文原文:https://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2210233
2.https://bioengineer.org/patients-own-immune-cells-effective-as-living-medicine-for-melanoma/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