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微生物體療法指標新創Finch驚傳終結!? 停3期臨床、大裁員95%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3-01-30
糞便微生物體療法指標新創Finch驚傳終結!? 停3期臨床、大裁員95% (圖/擷取自官網)
近(24)日,指標性的微生物體療法公司Finch Therapeutics宣布,迫於資金前景黯淡、受試者招募緩慢等因素,決定停止其實驗性藥物CP101在困難性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的臨床三期試驗PRISM4,同時,Finch也將大幅度裁員達95%,並為其擁有的智慧財產權和其他資產尋找買家。

Finch表示,考慮到獲得額外資金或是合作夥伴,來支持CP101完成開發里程碑的前景渺茫,PRISM4試驗的受試者招募速度不如預期,與未經授權使用公司的智慧財產權造成有害影響,以及廣泛的產業趨勢等因素,決定停止臨床試驗與大幅裁員77人(佔95%)。

裁員後剩下的核心人員將專注於「實現其智慧財產權和其他資產的價值」。其資產清單包括CP101,以及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和自閉症類群障礙的臨床前項目,與70多項專利。 

Finch面臨的困難可追溯到新冠(COVID-19)大流行之初,當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擔憂由糞便樣本製成的療法可能有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要求擱置其臨床試驗,以及要求對2019年12月之後捐贈的糞便材料進行一套新的檢測程序。

Finch於2021年11月開始臨床三期試驗的給藥,但不久後於2022年2月,FDA再次擱置其臨床試驗,要求提供篩檢新冠的額外資料,並終於在2022年10月宣布已重新開始對患者給藥。

這一年來Finch可說是危機重重,首先於2022年4月宣布裁員20%,8月又收到合作五年的武田製藥(Takeda)宣布終止合作的壞消息,為了節省資金Finch在9月宣布再裁員37%,並暫停計劃中的自閉症臨床一期試驗,本次則是裁員近乎所有員工,代表了Finch研發雄心的終結。

微生物體療法是近年新興的領域,許多小型製藥公司投入,亦吸引到數家大型製藥公司參與。Finch屬於領先的公司之一,在2018年的B輪募資獲得3600萬美元,2019年在C輪募得5300萬美元,2020年在D輪募得9000萬美元,並在2017年以來累積從武田獲得超過4400萬美元的預付款、里程碑金與研發費用。

拔得頭籌的則是瑞士生技公司輝凌藥品(Ferring Pharmaceuticals),其預防成人CDI復發的Rebyota在2022年11月30日獲得FDA批准,成為首款糞便微生物療法。緊隨其後的Seres Therapeutics也已為其CDI產品遞交許可申請,FDA預計於今年4月底前完成審查。

此外,失敗者亦大有人在,曾與嬌生(J&J)旗下楊森製藥(Janssen)簽署開發協議的Kaleido Biosciences,便於2022年4月傳出倒閉,解雇所有員工,並通過董事會決議停止公司營運。

參考資料: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frosty-funding-forecast-forces-finch-stop-phase-3-trial-lay-95-staff-and-seek-buyers-assets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