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適安:建造智慧醫院 從數位轉型開始
陳適安首先表示,許多人不知道他身為一名心臟內科醫師,早年就與電機、資工、資訊老師合作,透過訊號分析來研究心律不整。
說起智慧醫療,他表示,美國2017年就開始積極在講,全球智慧醫療發展至今也有不同的趨勢變化,根據StartUs Insights Discovery數據,全球十大智慧醫療,包括人工智慧(AI)、遠距醫療、大數據分析、3D列印等都有很好的發展。
他認為,臺灣不一定要追隨這些趨勢,像是排名中的最後一名—基因體學,需要用到很多超級電腦、量子電腦,全世界都還在發展階段,這種就是臺灣可以著墨的地方。
接著他分享人工智慧導入醫療院所,會使醫療行為改變最多的六大應用,包括慢性病管理、病人的疾病自主管理與預防、疾病診斷、醫師臨床決策的支持、診斷分類、照護服務等。
他指出,這些趨勢變化都在全球逐步實現中,並走向減少病床的去中心化醫療。
陳適安表示,他在2021年接任臺中榮總院長後,便在院內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並以全院為目標,從上到下方式來推動醫院的智慧化。
目前臺中榮總共有96個智慧醫療專案正在執行,此外臺中榮總也與中華電信合作導入5G專網,實現遠距醫療,現在也已實際應用在埔里分院、嘉義分院等,包括靜態影像、動態心導管影像的傳輸,透過5G專網,這些影像也順利拋轉到各專科,亦增加病人的安全。
最後他也表示,「臺灣智慧聯盟計畫」今年7月會邁入第三期,他也期望持續透過19家醫學中心合作,讓臺灣智慧醫療發展的更好,他也強調,不一定每個院所都發展醫療AI,但一定要做數位轉型,包括HIS系統的再造、投資大數據系統等,這樣才能做好醫院內的管理。
Ryan Egeland:科學工程、醫療實務、商業財務金三角 創造醫療科技價值
曾在美敦力(Medtronic)任職商業發展與合併及併購(M&A)多年、現任Crossfire Medical執行長Ryan Egeland,也在活動現場分享他的職涯歷程,並藉此說明如何為醫療科技(Med-Tech)創造價值。
Ryan Egeland表示,科學與工程(Science & Engineering)、醫療實務(Medical Practice)、商業及財務(Business & Finance),是醫療科技為醫師及患者創造價值的金三角,同時也是組成他今日職涯中不可或缺的三項元素。
Ryan Egeland自1997年起,先是在英國牛津大學商學院取得商管碩士學位,又在牛津大學取得生物分子工程博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資格,隨後又完成1年的外科實習和1年的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在他攻讀雙博士期間,他不斷嘗試將所學到的醫學及科學知識,應用到臨床實務中;他也和生命科學實驗室常用技術「南方墨點法」(Southern blotting)發明者Edwin Southern,在2005年一同將他們在DNA微陣列晶片電化學合成核苷酸的研究成果,共同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在這之後,Ryan Egeland任職多家醫療科技公司,並在愛爾蘭醫材大廠柯惠醫療(Covidien)跨入商業發展(BD);隨著柯惠醫療在2015年以430億美元天價被美敦力併購後,他在美敦力繼續任職BD,每年評估的潛在M&A目標公司多達200個。
現在,Ryan Egeland匯聚他在醫療科技圈20年的經驗,創辦了Crossfire Medical,鎖定全球在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VI)龐大的未滿足醫療需求,且美國在CEAP分級第二到第六級的療法皆廣泛涵蓋在美國醫療保險給付範圍的優勢,開發微創手術醫材產品。
Ryan Egeland表示,若要歸納打造成功醫療器材產品的秘訣,他認為有三個要點:首先是具備醫療證據(Medical evidence),證明該產品能夠運作、解決症狀;第二是符合醫療經濟學(Medical economics),了解誰是買者(payers);第三是容易使用(ease of use),只要是常規醫師來操作,都能達到良好成效。
他也強調,打造這樣的產品沒有捷徑,開發者不只是必須仔細聆聽臨床醫師、投資人、銀行家(banker),還要重視業務代表(sales representatives)的意見,因為他們扮演著支持客戶、找出需求、匯聚大量第一手實務知識的關鍵角色。
Ryan Egeland也認為,臺灣除了有像何大一(David Ho)這樣改變世界的傑出科學家,在醫療科技的發展上,也具有工程師人才庫豐富、製造業絕對價值(Manufacturing absolute value)連年成長的優勢。期待透過Amed Ventures在臺灣的耕耘,在10年後看見令人驚豔的成果。
(報導/彭梓涵、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