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家農業科學獎 智慧害蟲偵測、提升魚存活率創新技術獲獎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12-12
2023國家農業科學獎 智慧害蟲偵測、提升魚存活率創新技術獲獎(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今(12)日,農業部舉辦「2023國家農業科學獎」頒獎典禮,分為社經發展、前瞻創新、產業領航、環境永續等四大類,共有11組團隊從71件優異科研成果中脫穎而出獲獎,其中2名團隊代表人同時獲個人潛力新秀獎。獲獎團隊包含開發智慧型作物害蟲影像監測系統團隊、運用專一性抑制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讓魚隻存活率達90%的創新水產養殖技術團隊等。
 
農業部表示,得獎團隊成果應用廣泛且深具產業影響力,像是作物害蟲監測系統研發團隊,以智慧型作物害蟲影像監測系統透過AI技術讓田間或溫室病蟲害管理達到即時監控,可降低農藥使用量66.4%。
 
另外,以番石榴冷鏈保鮮團隊為例,其所建立之番石榴長程貯運標準化作業流程及冷鏈技術,於外銷番石榴生鮮果實至美國,成功克服因低溫檢疫條件而產生的果品寒害品質劣變問題,開櫃實測可售率達99%;透過此技術讓2023年實體通路零售價從2019年每磅0.99美元提高至5.99美元,同時降低耗損率10%以上,增加外銷量達20%,不僅如此,此技術同時也可擴展到荔枝或百香果等鮮果外銷市場,大大推動臺灣果品外銷的能見度。
 
農業部說明,國農獎所要強調的特點是跨域創新與團隊合作,除了解決產業的問題外,也對人、土地與環境有所貢獻。
 
本屆得獎的創新水產養殖技術開發團隊,為國內漁業養殖取得發明專利,可專一性抑制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魚隻存活率達90%以上。
 
而海大漁業資源復育團隊於海洋環境永續議題上,利用分子標記技術成功應用在放流和野生個體的鑑別,解決20年來放流效益難以評估的問題,強化海洋國家永續根基。
 
另外,臺灣土雞團隊之「中興紅羽1982」則歷經40年育種,開啟地方創生的山村生產模式,設置人道屠宰系統、改善動物福祉、建立冷鏈系統,提供消費者安全高品質的肉品,協助山區居民延續傳統農村達到永續發展契機。

一、團體獎(僅列出四大領域中的傑出獎得主)
獎項 領域 得獎團隊
(代表人)
得獎成果主題 簡介
傑出 前瞻創新 創新水產養殖技術開發團隊
(呂明偉)
高育成率之創新水產養殖技術開發 開發專利技術,可專一性抑制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的殼蛋白表現之小片段干擾RNA (siRNA)核酸分子序列,能抑制病毒感染、使孵化後至免疫力成熟前空窗期魚苗大幅提升存活率。
傑出 社經發展 臺灣土雞團隊
(陳志峰)
中興紅羽1982 經過育種品系中,「中興紅羽1982」成了地方創生、發展山村循環經濟的重要雞種,飼養在部落,找回了人與土地的生命力。同時以金門土雞打頭陣返回金門,信義土雞與峨眉土雞亦於2020-2021年分別回到原鄉,肩負起傳承與延續餐桌上滋味的使命。
傑出 產業領航 作物害蟲監測系統研發團隊(林達德) 智慧型作物害蟲影像監測系統 本團隊提出的系統和數位服務具備自動化環境監測和害蟲識別計數等功能,利用先進的AI影像辨識技術和嵌入式系統,首創適用於農業應用場域的害蟲監測模組。
傑出 環境永續 海大漁業資源復育團隊
(徐德華)
貢寮水生中心-永續海洋行動與科學資源復育 建置海洋大學貢寮水生中心,利用分子標記技術成功應用於放流和野生個體的鑑別,解決了二十年來放流效益難以評估的問題。
 
二、個人獎
獎項 領域 得獎團隊
(代表人)
得獎成果主題 簡介
潛力新秀 環境永續 海大漁業資源復育團隊
(徐德華)
貢寮水生中心-永續海洋行動與科學資源復育 建置海洋大學貢寮水生中心,利用分子標記技術成功應用於流放與野生個體的鑑別,解決二十年來流放效益難以評估的問題。
潛力新秀 產業領航 冷鏈管理急先鋒團隊
(徐敏記)
預冷冷鏈管理技術應用 開發系統性冷鏈技術穩定到貨品質,透過農產品產銷價值鏈上游採前管理、採後處理技術以及後續的收穫後管理、全程冷鏈管理,針對農產品預冷設備及資材等共通技術研發,全面提升國內農產品量能。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