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NBRP MIT大師課程

創辦人適不適合當CEO?行銷、研發溝通障礙?MIT大師一解生醫新創疑難雜症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5-31
創辦人適不適合當CEO?行銷、研發溝通障礙?MIT大師一解生醫新創疑難雜症 (攝影/吳培安)
今(30)日,由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林榮耀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協辦的「2024 NBRP MIT大師課程」中,緊接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兩位科學與經濟學大師Harvey Lodish和羅聞全(Andrew Lo),及哈佛學會青年院士Novalia Pishesha的分享後,由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主持,三位大師連同MIT技術授權處(TLO)副主任Lauren Foster,以「科學與商業的聯姻」為題,針對學術商轉和生醫創業進行深度對談。
 

生物技術快速蓬勃 年輕人創業盛行

 
連加恩首先表示,本次大師課程中,有許多很年輕的創業家,甚至還在就讀研究所的學生參與,他觀察到目前國內外生醫創業家似乎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針對生技創業者的年輕化,Harvey Lodish認為是因為這個世代的機會(opportunities)越來越多,讓對生醫創業有興趣的年輕人能夠一展長才。他回想當他在1966年取得博士學位時,也只想到大學教書、指導二、三個學生做研究,未曾想過能走到今天的境界!如今基因體學、運算科技快速演進,很難想像未來20年的生物科技將會多麼精彩,他特別呼籲年輕人手上有技術,就可以大膽作夢。
 
羅聞全除了附和Harvey Lodish對科技快速進步的看法外,也表示現年輕世代很擅長發想問題,並試圖創業解決問題。加上像Novalia Pishesha的年輕人榜樣出現,會明顯改變許多年輕人對職涯的規劃。
 
Novalia Pishesha也認為,現在年輕一輩的大學生或博士生,在做研究時就可思考自己的研究有沒有機會變成一間公司,也會主動汲取創業所需的知識。如今博士生的發展職涯已經不只是留在學術界,往大藥廠、生技新創、生技創投(VC)的也很多,在她的同儕之中也有人成為VC合夥人,他們會更願意投資年輕人,從而形成年輕生技創業者的風氣。
 
Lauren Foster則表示,從Novalia Pishesha的經驗中,看到建構適合新創的生態系可產生多大的力量;她也認為,對年輕世代來說,尤其在組成家庭前,擁有較多自由時間,或許這也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創業的原因之一。
 
#創辦人是否適合擔任CEO
 
許多從科學技術轉譯商化的生醫公司,創辦人經常是科學背景出身的博士或教授;除了連加恩也活動中拋出「執行長(CEO)應具備何種特質?」提問外,現場也有多位學員向大師們提問「科學家究竟是否適合擔任CEO?」。
 
羅聞全表示,關於CEO應有的特質,其實很難找到單一個特質為代表。雖然人們常認為領導能力很重要,然而公司營運經常處於動態變化,不同時期可能需要不同專長類型的CEO領導,重點仍是CEO能否扮演好「領頭推動公司前進」的角色。
 
他也對剛成立新創公司的CEO建議「管好你的自以為是」(Control your ego.),也不應對所有事情都抱持太強的控制欲,公司才能順利茁壯。
 
Lauren Foster特別指出,從科學技術轉譯為公司時,不是單靠一位CEO就能成功,也需要技術長(CTO)、科學長(CSO)、營運長(COO)等,建議創業家不需執著只要當CEO,依照自己的特長引導公司成長才是最佳策略。
 
談及創辦人與CEO的差別,Novalia Pishesha分享她和兩位指導教授在共同創辦Cerberus Therapeutics時,因為也擔任CEO領公司薪水,因此能夠獲得更多股份。但她也坦言,創辦人並不一定會是最合適的CEO。
 
被問到博士畢業的年輕科學家投入創業,最適合的職位是什麼?Harvey Lodish認為雖然通常科學背景出身的博士會選擇CSO或CTO,但仍可能在2~4年的歷練後,因為累積更多的知識和管理經驗而轉向更偏向商業(business)的職位,或是到其他公司擔任更高的職位。
 
Harvey Lodish也表示,生技新創的團隊需要各式各樣的專業,要學習的技能也可說是無窮無盡。他勉勵大家學習聆聽、接受全新的觀點,並學習接受廣闊的知識世界、隨之一同成長,即使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長達20~40年。
 
羅聞全認為,經濟學背景的他在剛涉入生醫領域時,曾因自己並非此領域技術的專家而感到不適應。然而,生物製藥產業的營運可謂一項團隊運動(team sport),需要各領域的專家合作才行。
 
他也坦言,自己曾認為「經營」並非生醫產業內最重要的部分,但Harvey Lodish改變了他這項觀念,「科學雖起於商業之前,但隨之而來的則都事關商業。」羅聞全說。
 

多做功課、知識解說化繁為簡 解行銷、研發人員溝通障礙

 
除了技術出身的科學家外,現場有從事生技公司行銷的學員,詢問大師們關於「行銷人員和研發人員間溝通障礙」的問題。
 
同樣為「非科學家」身份的羅聞全笑稱他對這個狀況相當熟悉。他分享,在對研發人員釋出善意、表示自己希望能幫助到他們的同時,也要自己多做功課了解科學重點,才能讓溝通更順暢。
 
身為科學家的Harvey Lodish,則從和羅聞全相反的角度表示,過去他在波士頓兒童醫院募集研究資金時,投資人往往不知道科學家在做什麼樣的研究。因此科學家必須學習轉換成非科學背景的語彙、解釋給他們聽,這是科學家應該盡到的責任。
 
現場有在新創公司募資經歷豐富學員的分享,科學家在對外發表技術、簡介公司甚至募資時,其實需要一些「表達的藝術」,像是經設計過的簡報,或能化繁為簡的說明方式等,「募資可說是一門藝術,而不只是技術!」該學員分享道。
 
(撰文/巫芝岳、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