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灣國際醫療照護展

高醫大/中山大 展醫療AI、新藥、醫材創新量能 多間衍生新創亮眼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6-21
高醫大/中山大 展醫療AI、新藥、醫材創新量能 多間衍生新創亮眼 (攝影/巫芝岳)

6月20~22日,2024台灣國際醫療與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在南港展覽館二館盛大展出,除了有兩百多家企業展出最新醫療照護技術外,高雄醫學大學也在與中山大學聯合的展館中,展出旗下多樣的醫療AI、精準用藥檢測、復健和護理創新工具。

高醫大產學營運處王志光產學長表示,高醫大透過產學營運處推動校內技術商品化,也經由爭取國科會Spark計畫、南臺灣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教育部深耕計畫等,加速創新技術落地。

王志光分享,他們透過外部專家合作,協助校內欲商品化的新創技術,檢視全球專利情況、進行專利佈局,並幫助其進一步透過政府創新創業計畫等方式成立新創公司,或技術授權而出。

本次,高醫大展出多項涵蓋臨床診斷、用藥檢測、復健和護理領域的創新工具。例如由高醫大附醫和中山附醫醫師團隊合作的「人工智慧快速腎結石篩檢系統」,是將受檢者健檢的尿液、血液等臨床資訊,透過AI快速運算罹患腎結石的機率。

相比於X光及超音波的診斷率約只有7成,且解讀結果會受醫師經驗影響,這項已取得台、美、歐、中國專利的創新工具,準確率可高達92.7%。

此外,高醫也展出自動判讀X光影像的「氣管內管位置異常警示系統」、非侵入式分析血流聲音的「動靜脈廔管檢測裝置」等,也皆是以AI輔助臨床工作的創新技術。

精準用藥方面,則有高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的「攝護腺癌藥物療效預測系統」,經由全轉錄體晶片,分析攝護腺癌病人對多種二代賀爾蒙藥物的療效反應。

另外,由職能治療團隊開發、能讓中風患者進行居家復健的「連續式手指被動關節運動機器」,和由護理團隊研發的「計次式拍痰器」、「管路固定貼」等,也都是能提升照護效率的創新發明。

攜手多家技轉/校內衍生廠商展出 創新骨材、動態心臟功能評估技術亮眼

除了以上專利技術外,高醫大本次也聯手多家校內技轉廠商展出,包括:洞視科技、藻安生技、喬本生醫、鈞禾生技、良全智醫等。

王志光也介紹了本次展出的兩家亮點衍生公司——品醫生技與衡心科技。

品醫生技運用「3D積層列印技術」結合「負溫感水膠」,創造出可完全填補骨缺損部位、具高強度孔洞結構的骨材,計畫先鎖定高度需要支撐性的標準化骨材(如:用於退化性關節炎、可保留膝蓋的「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未來也可望發展客製化骨材。王志光表示,品醫團隊近期剛完成天使輪募資,明(2025)年可望完成醫材取證所需準備。 

衡心科技則開發了利用穿戴式裝置和雲端平台,來測量、分析運動時心臟的狀態和效能的方法,突破傳統心臟功能測量需在靜止狀態進行的限制,可即時提供防猝預警。該團隊目前鎖定心臟復健市場發展中。 

王志光表示,高醫身為專注於醫療照護領域的大學,積極透過跨校合作方式,經由其他學校的資通訊(ICT)、AI技術,結合其自身的醫療臨床資源,來開發創新醫療應用。除了與「國際產學聯盟」計畫下,南臺灣產學團隊的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及義守大學合作密切外,高醫大與陽明交大、清大、高科大等學校,也皆有跨校合作計畫。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