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2千例實證! 阿茲海默血檢媲美腦脊髓液檢測 台磁量生技領先開發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7-18
《Nature》子刊:2千例實證! 阿茲海默血檢媲美腦脊髓液檢測 台磁量生技領先開發 (圖片來源:網路)

日前,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與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U)的團隊,經分析近兩千例樣本後,證實與美國已批准的阿茲海默症腦脊髓液檢測相比,使用血液檢測方法可具相等、甚至更優異的效力。該結果大力支持了阿茲海默症血檢工具的發展,研究論文已於今年2月刊登於期刊《Nature Medicine》。國內自主研發阿茲海默症血檢工具的團隊,除了數家醫院團隊外,業界則以磁量生技為先鋒。

這項研究納入來自兩個不同觀察隊列(observational cohorts)的參與者,分別為:來自瑞典醫療機構、包含認知功能未受損或受損階段不等者的BioFINDER-2;以及來自美國聖路易斯地區、接受了認知障礙和阿茲海默相關臨床症狀評估的Knight ADRC。兩個隊列都要求參與者需接受β類澱粉蛋白(Aβ)和tau蛋白的正子斷層掃描(PET),並留有血漿樣本進行分析。

研究團隊使用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腦脊髓液檢測方法,檢測受試者的Aβ和tau,並同時以質譜法對其血液樣本量測酸化tau蛋白「p-tau217」的濃度。

結果顯示,與腦脊髓液Aβ檢測相比,血液檢驗p-tau217的準確度一樣好,所有檢測的準確度都落於95~97%之間;而與腦脊髓液檢測tau蛋白相比,血液檢驗p-tau217的準確度甚至更高,準確度為95~98%。

過去研究顯示,有多達三分之一僅憑認知症狀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人實為誤診,因此,目前阿茲海默症診斷依據除了認知障礙外,也必須結合類澱粉蛋白斑塊檢測陽性,才能確診。而當今Aβ的檢測,可使用PET、腦脊髓液分析和血液檢查進行,但都僅限於針對已有認知症狀的人,醫師才會以這些工具加以診斷。

由於阿茲海默症患者在出現症狀前,Aβ可能已在大腦中漸漸累積長達20年以上,因此該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隆德大學神經疾病教授Oskar Hansson表示,他們接下來也期望研究血液檢測是否有機會用於初級保健,希望能在患者腦神經嚴重退化、出現症狀前,就能發現並加以治療。

在台灣,由磁量生技開發的「Tau蛋白免疫磁減量檢測(IMR)試劑」阿茲海默症血檢工具,已在2020年底成功取證上市;磁量也在近年進一步驗證,該技術進一步量測血液中Aβ42和t-tau蛋白下,可客觀診斷阿茲海默臨床前極早期的「主觀認知衰退(SCD)」階段。SCD是未來可能轉變為輕度認知障礙(MCI)、阿茲海默症的高危險群。

參考資料:

1.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869-z

2.https://medicine.wustl.edu/news/alzheimers-blood-test-performs-as-well-as-fda-approved-spinal-fluid-tests/

3.磁量生技攜手三總 證實血中類澱粉蛋白濃度 可診斷極早期認知功能退化

(編譯/巫芝岳)